• 640502005/2023-00122
  • 卫沙党农发〔2023〕4号
  • 沙坡头区农业农村局
  • 沙坡头区农业农村局
  • 有效
  • 2023年11月06日
关于印发《沙坡头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卫沙党农发〔2023〕4号
时间:2023年11月06日 来源:沙坡头区农业农村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沙坡头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中卫市沙坡头区委员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231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沙坡头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卫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卫乡振组发〔20233号)精神,结合沙坡头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关于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自治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总体布局,依托资源优势,聚焦牛奶、肉牛、滩羊、苹果、枸杞、红枣、硒砂瓜、冷凉蔬菜产业,坚持区域布局、规模连片、集约经营原则,扎实开展农业倍增行动,健全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和包抓责任体系,加快建设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即打造一批以乡镇为中心的万头万亩标准化种养基地(场)、以行政村为中心的千头千亩标准化种养基地(场)、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百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年度持续推进实施,创建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县(区)、示范乡和示范村,以及一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强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打造集生产、繁育、加工、营销、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市场,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建设做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按照当年建设、两年提升、三年见效的创建步骤,2023明确示范基地定位、建设标准、政策扶持标准和责任体系,创建1个千亩露地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创建1万亩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4个千亩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2个万亩硒砂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新建4个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1个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1个千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场,2千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2个万只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村1个千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1个肉羊出户入园项目。新建、扩建24农产品加工企业改造提升1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培育预制菜生产企业34家。

2024年,新建2个千亩露地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个万亩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1个千亩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2个万亩硒砂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新建1个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1个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1个千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1个肉牛出户入园项目,1个万只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村,1个千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新建、扩建15农产品加工企业改造提升1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培育预制菜生产企业10家。

2025年,新建2个千亩露地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个万亩硒砂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在持续创建2024年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场)的基础上,新建1个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2个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2个千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1个肉牛出户入园项目,2个万只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村。新建、扩建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改造提升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培育预制菜生产企业20家。

力争通过3年努力,沙坡头区累计建成5个千亩露地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个万亩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5个千亩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6个万亩硒砂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累计建成6个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4个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1个千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场,5千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2个肉牛出户入园项目,5个万只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村2个千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1个肉羊出户入园项目。累计新建、扩建5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改造提升4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预制菜生产企业64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9%

三、重点工作

(一)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坚持集约化、标准化、全产业链、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统筹推进乡村生态保护、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六权改革”“四水四定”“六大提升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等,科学确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定位。强化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项目引领,重点围绕牛奶、肉牛、肉羊、蔬菜、枸杞、苹果、红枣、硒砂瓜等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规模经营和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打造功能齐全、产业链完善、联农机制健全、群众受益的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工信和商务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

(二)精准选择实施主体。以乡镇、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以区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以及吸引资金实力较强、管理模式先进、技术贮备雄厚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选择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交通便利、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在当地农业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枸杞、牛奶、肉牛(羊)、果蔬等农业产业集群板块。原则上以乡镇或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集中连片建设万亩种植、万头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场、乡镇);以行政村或合作社为实施主体,集中连片建设千亩种植、千头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场、村)。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新建一批年内投资50万元以上的分级精选、分类包装等初加工企业;以农产品加工基地为依托、乡镇农产品加工功能区为补充,扩建一批年内投资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电商销售和市场流通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一批年内投资超过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预制菜生产企业,促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打造,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工转化能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工信和商务局,各乡镇)

(三)健全完善经营模式。规划建设的万亩(头、只)、千亩(头、只)标准化种养殖示范基地(场)和示范乡、村应具有完备的联农带农机制和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党组织+乡镇合作社联合社或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联农带农机制,每个示范基地建立一名县乡领导、一个县级部门、一家企业(合作社)、一名技术领域专家、一名科技特派员、一名大学生的六个一联建帮建机制,推进基地农产品从生产管理、科技人才支撑、市场销售、品牌培育、休闲旅游、产地环境保护和示范带动等全链条多功能建设,引导专家团队推行技术包干,构建从技术研发”“集成组装应用科技服务的完整链条。(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科技局、乡村振兴局,区委组织部,各乡镇)

(四)强化标准化生产引领。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对标规划科学、标准规范、管理先进、绿色生态、技术支撑有力的标准化示范创建要求,大力推广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等自治区发布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90%、抽检合格率达到98%,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以上;加快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标准、产品标准和工艺流程,推动形成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互为支撑、相互融合,覆盖标准化示范基地(场)和示范乡(村)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结合基地建设内容,编制技术规程手册、口袋书、明白纸,全力开展标准化技术的宣传培训。(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科技局,各乡镇)

(五)推进全产业链打造。积极创建国家级三区三园一体、产业强镇和美丽乡村,鼓励各示范基地(乡、村)先行先试,大力培育各具特色、不同融合发展类型样板,可在乡村产业振兴上各美其美。探索建立自有牧场+奶吧”“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市场”“养殖基地+屠宰加工+餐饮等产销模式,统筹标准化生产与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产区建设,推进全链条培育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信息,乡村人才信息,以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加强数字化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特色产品品牌相结合的品牌体系,鼓励实施主体开展绿色、有机食品申报和GAP认证,积极参与区内外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和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工信和商务局,各乡镇)

(六)加强产地环境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理念,注重向良好的产地环境要品质、提产量。健全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网格化监管体系,大力推行合格证+检贴联动”智慧监管模式,推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以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重要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结合滨河文旅岸线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中低产园改造、设施农业改造和动物疫病净化场创建,开展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产品产地监督抽检与评价,分类推进产地环境保护。加强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健全示范基地秸秆、畜禽粪污收储转运加工体系,完善财政补助、养殖主体规范收集拉运、第三方专业公司集中处理的运行机制,提高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有效开展地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结合基地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开展社会化专业化回收利用试点示范,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沙坡头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专班要统筹协调全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各乡镇要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建立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乡镇领导包抓机制和工作专班,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列出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基地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台账、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对照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强化督导指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积极争取并用好自治区衔接补助资金和支持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通过直接补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担保补助、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推广设施蔬菜、硒砂瓜种植、奶牛、肉牛良种繁育技术、全混合日粮饲喂加工利用、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积极向上申报和争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加大对标准化种植、养殖及配套设施的扶持力度,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和科技支撑条件,切实提高农户种养积极性。

(三)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与乡村企业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研发一批具有先进性、专属性的技术和农产品加工工艺,创制一批适用性广、经济性好的设施装备。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乡村企业,指导成立乡村产业专家顾问团,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创新推进机制。创新完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体制机制,构建具有区域或产业特色的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形成较为完备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建立乡村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数据采集、市场调查、运行分析和信息发布,对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行定期监测评价。总结推广一批发展模式、典型案例和先进人物,发挥示范效应,推动特色产业振兴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五)强化宣传推广。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进行多渠道、多平台、多角度的广泛传播。积极组织开展模式发布、范例交流、现场观摩、专家座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总结活动经验。制作文字、图片、视频等宣传素材并积极宣发,大力推广可看、可学、可复制的路径模式。

(六)加强考核督查。明确具体考核指标和方法,将目标任务列入年终考核,对照建设标准,定期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开展督查检查,建立工作档案、资金使用台账,坚持日常督办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强化跟踪管理和评估验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于当年11月前验收,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场)依据实施主体的申请可在当年或第二年10月份前进行验收,第二年10月份前未完成建设任务的不再进行验收


附件:1.沙坡头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专班

      2.沙坡头区2023年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分解表

      3.沙坡头区2023年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新媒体
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