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场监管所,食品安全监管室:
现将《沙坡头区食品安全常态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卫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沙坡头区分局
2024年8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沙坡头区食品安全常态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市局关于食品安全常态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紧紧围绕推进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强化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常态化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断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各市场监管所要坚持“严”的主基调,集中力量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责任制要求,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监管责任,对辖区内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组织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摸清辖区食品经营主体数量、区域分布等基本情况,梳理存在问题,建立监管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二)开展食品销售环节隐患排查。各市场监管所要以大型商超、农贸市场、食品批发企业、连锁销售企业、高速公路服务区食杂店、母婴店、药店、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校园及周边食品销售者、农村食品经营店等为重点场所,以校园周边食品销售者、风险等级较高及风险等级调高的食品销售者、各类食品集中交易市场主办方及大型食品销售连锁企业、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销售者为重点检查对象,以乳制品、畜禽肉、水产品、食用植物油、散装食品、食盐、特殊食品、食品添加剂等为重点品种。结合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等级,重点检查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制定、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设立及履职尽责情况;食品安全自查、进货查验、温度全程控制、购销过程控制、贮存过程控制等食品安全管控情况;销售“特供酒”、过期食品等法律法规禁止销售食品违法违规情况;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销售者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情况;监督抽检、监督检查、投诉举报、包保干部督导等环节发现问题整改情况;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情况。
(三)开展餐饮环节隐患排查。各市场监管所要结合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肉类产品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餐饮环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一是以卤味制品、凉菜、生食水产品、鲜肉和肉制品、食用油、食品添加剂及自制饮品、糕点、调味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学校(含校外托管机构)食堂、校园周边餐饮单位、连锁餐饮企业、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单位、“网红店”、农家乐、农村宴席承办单位等为重点单位。重点检查餐饮服务单位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制度落实情况,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采购使用来源不明的肉品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二是针对通风、防蝇防鼠防虫、冷藏冷冻等设备设施,库房、操作间、分餐间等关键场地场所,严格按照频次、监督检查操作指南等要求,加大检查力度,着力解决餐饮环境脏乱差问题。三是针对晨检、食物储存、餐饮具清洗消毒、加工操作、食品留样、剩余食品处置等重点环节,对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31654—2021)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重点检查索证索票、进货查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留样等制度落实情况。
(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隐患排查。各市场监管所要进一步督促各类食品生产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按规定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一是要将大米、白酒、糕点、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等高风险产品,以及本地区群众反映问题较为集中、抽检不合格率较高、消费者投诉问题较多的食品作为重点食品,深入排查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二是要督促各类食品生产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指导制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生产过程各项记录,确保生产原料合法、生产过程可控、出厂产品合格,最大限度消除源头风险。三是按照“一企一档”工作要求,针对企业生产的食品类别、生产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条件、设备设施、人员和规章制度、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食品检验、标签标识、原辅料和成品贮存等方面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开展企业基础风险调查和动态风险排查,综合分析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实行台账管理,逐条对账销号,不断提升食品生产源头风险防控能力。四是对企业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的,采取责任约谈、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等方式督促整改。紧盯企业自查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发现不按要求整改或未按要求记录情节严重的,依法立案查处。持续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推动落实食品添加剂“两超”问题治理,督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
三、检查方式
日常监督检查以现场检查方式为主,并结合食品生产、流通、餐饮风险分级管理相关规定,对辖区各类经营主体全覆盖开展风险等级评定,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结合风险等级,合理确定监管频次、检查内容和检查方式,同步开展线上巡查。
1.食品销售环节风险等级为A级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风险等级为B级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次;风险等级为C级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次;风险等级为D级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监督检查4次。
2.食品餐饮环节风险等级为A级的,原则上每两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风险等级为B级的,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风险等级为C级的,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次;风险等级为D级的,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次,同时对风险等级为D级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学校(托幼机构)等高风险单位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日常监督检查频次。
3.食品生产企业结合企业主要食品原料属性、食品配方复杂程度、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原辅材料控制情况、产品检验能力、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条件控制等进行现场评价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合理确定企业的年度监督检查频次,原则上企业年度风险等级为A的,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企业年度风险等级为B的,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企业年度风险等级为C的,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3次;企业年度风险等级为D的,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4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由食品安全监管室负责组织统筹,各市场监管所负责具体开展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各市场监管所要结合辖区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举措,对排查出的风险,要明确具体责任人,要针对排查发现的风险量体裁衣、对症开方,提出针对性化解措施。
(二)抓好成果运用,固化工作成效。各市场监管所对排查出来的各类问题,要在企业风险分级、监督检查计划、抽检监测、日常监管等工作中充分运用风险排查结果,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要加大查处力度,查办典型案件,加强行刑衔接,严惩违法犯罪行为。
(三)加强协调配合,做好信息报送。各市场监管所及食品安全监管室要立足职能、分工合作,加强信息沟通,形成合力,确保食品安全常态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不走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市场监管所对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食品安全监管室。食品安全监管室要及时收集汇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总结典型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在2024年9月15日前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台账》《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统计表》及相关的工作总结报送至市局食品安全监管科。
附件:1.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台账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