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干赔了!”说这话的时候,刘营村的村干部脸上并没有沮丧。用村党支部书记曹万库的话说:“产业发展的火车已经跑起来了,遇到一阵风,是挡不住它前进的步伐的。”
今年以来,中卫市沙坡头区积极引导村党支部带头领办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股份合作、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建立起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走出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径。今年3月,刘营村党支部创办宁夏聚润旭丰生态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整理改造盐碱地130亩种植西瓜,采用滴灌、地膜覆盖等系列配套栽培技术,最大程度提高生产质效,实现盐碱地中的新突破。
刘营村西瓜喜获丰收
西瓜丰收带来销售收入64.3万元。合作社又在瓜地种植50亩白菜和80亩青贮再获丰收,二者产量达到360吨和160吨。“本来这些白菜、青贮至少能收入30万元和4.8万元,结果受疫情影响滞销错过了销售期,赔本了。”曹万库说,村党支部在合作社之外,还成立了劳务公司,积极组织村民务工,解决留守妇女、老人的就业增收问题。今年,劳务公司收入200余万元,村民务工收入70余万元。
“没出远门就在村里挣了2000多元。”沙坡头区常乐镇刘营村72岁的李梅芳自豪地说,“以前像我这个年龄是挣不上钱的。今年村支部办起了合作社搞种植,安排我干种瓜、锄草等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挣上了工资,人也更充实了。”
“我们对今后的产业发展充满信心。”曹万库等村干部表示,目前刘营村集体经济已经活起来了,对于1148亩今年流转到期的土地,明年村里将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利益共享模式,大力发展小麦、青贮、西瓜、菜花、西红柿等种植业,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沙坡头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激发出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务工
以常乐镇大路街村为主的“常乐豆腐”有着悠久的历史,制作技艺延续至今,曾在当地十分火爆。但随着多元化产业的发展,从业者纷纷离开这个起早贪黑的苦差事,从事更轻松、利润更大的行业。时至今日,常乐镇仅剩3家豆腐坊坚守这个传统手艺。
“这两天我们正忙着对接设计院,敲定厂区设计,搞预算和招标程序。”大路街村党支部书记宋长江说,村里要建一个豆腐加工厂。
细心的宋长江经过长期关注发现,虽然“常乐豆腐”已不复往日繁荣,但它的口味仍留在中卫人的心里。“有很多次我到城区市场买东西,不少商户都表示,常常有顾客买常乐豆腐。说明市场需求还在,只是供不上货。”
今年镇上征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建议时,大路街村合作社结合本村实际,大胆提出利用常乐镇人才、技术优势,创办豆腐加工厂的计划。很快这个项目得到批准,大路街村拿出村集体土地4.08亩,充分利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110万元、村集体资金50万元和村民入股的43万元等,共计投资240万元建设大路街村豆腐加工厂。
常乐镇倪滩村合作社养殖项目
“我们把曾经做豆腐的和一直在做的老技术工都请了过来,大家一起干,握指成拳让‘常乐豆腐’这个百年品牌更有竞争力。”宋长江介绍,豆腐加工厂按计划将于明年4月初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400吨以上、年产值680万元。在解决当地劳动力的同时,将带动黄豆产业发展,建立2000亩种植基地,以保障年需黄豆600余吨的原料供应。“目前合作社的豆腐加工设备定金已打给设备厂家,下周开始动工建设,尽早让‘常乐豆腐’品牌重拾信心。”
今年以来,沙坡头区创新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指导11个乡镇55个村成立合作社50个,累计吸收4万余名群众入股,带动8900余名群众增收2016.99万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