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 > 生态环境保护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中卫市生态环境局沙坡头区分局关于2024年11月14日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审批的公示
时间:2024-11-14 来源:中卫市生态环境局沙坡头区分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审批。为保证审查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1月14日-2024年11月20日(5个工作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审批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955-8806328

传    真:0955-8806358

通讯地址:中卫市沙坡头区应理南街朝阳路老年公寓院内

邮    编:755000

附件:2024年11月14日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审批的公示

序号

项目名称

环评类别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中卫段)—中宁县鑫力砼业制品有限公司临时拌合站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园镇

中宁县鑫力砼业制品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园镇,临时总占地面积为88992.22平方米。项目为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中卫段)2024年第一批建设项目一标段(砼四角体预制1)配套建设的临时工程,运营期为3个月,所有产品为该工程建设提供施工材料,不外售。项目建设一座型号为HZS60的临时混凝土拌合站,配套设置2条临时混凝土生产线,运营周期内共生产混凝土3.9436万立方米。主要建设原料仓、骨料计量输送系统、粉料供给计量系统、搅拌站主楼及配套的公辅工程和环保工程。项目总投资62.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4.4万元,占总投资的23.04%。

(一)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物料采取苫布覆盖并定期洒水降尘;厂区门口设置车辆冲洗平台,控制汽车装载量并遮盖篷布,同时加强日常环境管理,及时洒水降尘。设置封闭式原料仓,原料上料采用密闭输送皮带;配料机顶部设置防静电挡尘帘;搅拌机配套布袋除尘器,废气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放;水泥筒仓顶部配套布袋除尘器,废气处理后经筒仓顶部呼吸孔排放,颗粒物排放浓度须满足《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1995-2024)表2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二)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车辆冲洗废水、搅拌机清洗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道路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厂区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由吸污车定期清运至中卫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设备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采取隔声、基础减振等措施,合理规划车辆运输路线,采取限速行驶、禁止鸣笛等综合降噪措施,厂界噪声须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

(四)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除尘装置收集的粉尘及搅拌系统的拌合残渣收集后回用于生产;筛选出的废石料暂存于原料仓,由生产厂家回收;沉淀池废水沉淀后沉渣及搅拌站拆除后的建筑垃圾收集后送至政府指定地点处置;项目设备检修维护产生的废机油、废机油桶等收集后暂存于危废贮存点,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进行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时清运至垃圾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五)环境管理措施及生态保护措施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环保岗位责任,做好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加强环保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使其正常稳定运行;加强环境管理,做好项目运营期环境监测。项目服务期满后拆除混凝土生产线和临时建筑物设备,及时对临时区占地、扰动区域进行场地清理、平整、恢复植被等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确保项目区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

2

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中卫段)2024年第二批建设项目二标段(砼四角体预制2)

环境影响报告表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

宁夏诚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众旺达(宁夏)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临时总占地面积为70783.86平方米。主要生产混凝土及砼四角体,建成后年产混凝土约33373.5立方米、砼四角体10万个。项目为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中卫段)2024年第二批建设项目二标段(砼四角体预制2)配套建设的临时工程,运营期为3个月,所有产品为该工程建设提供施工材料,不外售。主要建设集中拌合站、预制构件场、储料仓库、水泥筒仓、废料区、危废贮存点及配套的公辅工程和环保工程。项目总投资31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63万元,占总投资的20%。

(一)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物料采取苫布覆盖并定期洒水降尘;厂区门口设置车辆冲洗平台,控制汽车装载量并遮盖篷布,同时加强日常环境管理,及时洒水降尘。项目物料装卸在全封闭储料仓库内进行,配备喷雾降尘设施定期洒水降尘;原料上料采用密闭输送皮带;水泥筒仓顶部配套振动滤芯除尘器,废气处理后经筒仓顶部呼吸孔排放,颗粒物排放浓度须满足《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1995-2024)表2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二)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车辆冲洗废水、搅拌机清洗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道路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厂区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由吸污车定期清运至中卫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设备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采取隔声、基础减振等措施,合理规划车辆运输路线,采取限速行驶、禁止鸣笛等综合降噪措施,厂界噪声须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

(四)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除尘装置收集的粉尘及搅拌系统的拌合残渣收集后回用于生产;沉淀池废水沉淀后沉渣及搅拌站拆除后的建筑垃圾、不合格四角体收集后送至政府指定地点处置;项目设备检修维护产生的废机油收集后暂存于危废贮存点,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进行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五)环境管理措施及生态保护措施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环保岗位责任,做好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加强环保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使其正常稳定运行;加强环境管理,做好项目运营期环境监测。项目服务期满后拆除混凝土生产线和临时建筑物设备,及时对临时区占地、扰动区域进行场地清理、平整、恢复植被等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确保项目区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

3

振发中卫光伏电站迁建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

中卫市振发沙漠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宁夏博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振发中卫光伏电站迁建项目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总占地面积355393平方米。项目为等容迁建项目,迁建光伏电站额定装机容量为13.62兆瓦。主要建设太阳能光伏阵列、箱逆变单元及集电线路,配套建设电网接入系统及检修道路等辅助工程。项目总投资为3179.5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48万元,占总投资的4.65%。

(一)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施工期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出入车辆清洗、定期洒水等扬尘污染防控措施,厂界颗粒物排放浓度须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二)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及道路洒水抑尘。运营期依托现有光伏电站管理区化粪池处理后,粪污定期清掏外运处置;光伏板清洗废水流至光伏板下用于光伏板区撒播草籽的绿化。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合理布局,通过降噪减振等措施,施工期噪声须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排放限值。运营期光伏区厂界噪声须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区标准要求。

(四)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施工建筑垃圾及时收集清运至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指定地点处置。运营期产生的废润滑油、废变压器油经专用密闭容器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废旧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后由生产厂家回收;生活垃圾经垃圾收集设施分类收集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光伏电站退役后地上光伏组件、报废箱、逆变器、支架及钢平台、电线电缆等将分批拆除、分类收集,由专业的回收单位进行回收处置,不在项目区内贮存;成品事故油池严格按照土壤及地下水重点污染防治区要求建设,光伏电站退役后分批拆除,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分批转运处置。

(五)环境管理措施及生态保护措施

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加强施工活动管理,合理规划施工道路路径,减少扰动地表的面积和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合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对开挖土方及时回填并进行生态恢复。施工期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区域及扰动区域进行清理、平整、恢复植被。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光伏电站退役后拆除地表所有建筑物,清理场地进行迹地恢复和场地平整,进行生态治理和恢复。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和环保岗位责任制,制定企业环境保护计划,加强项目运营期环境管理,严格按照防渗要求做好事故油池的防渗工作,落实环保措施,保护项目区域生态环境。营运期按照监测计划,定期进行环境监测。

中卫市生态环境局沙坡头区分局    

 2024年11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新媒体
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