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502031/2019-00004
  • 卫沙自然资发〔2019〕47号
  • 沙坡头区自然资源局
  • 中卫市沙坡头区自然资源局
  • 有效
  • 2019年06月25日
关于印发《沙坡头区自然资源局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卫沙自然资发〔2019〕47号
时间:2019年06月25日 来源:沙坡头区自然资源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各镇(乡)人民政府:

为加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务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宁自然资发〔2019〕197号)精神,我局制定了《沙坡头区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卫市沙坡头区自然资源局

2019年6月21日


沙坡头区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加强我区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年-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沙坡头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安排部署,着眼建立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紧紧围绕“查隐患、防灾害、保安全”这一主线,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2018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2018年我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6处。其中泥石流77处、崩塌15处、不稳定斜坡13处、滑坡点1处、地面塌陷1处。106处隐患点中,重点防治类45个、次重点防治类31个、一般防治类30个。隐患点多分布在黄土丘陵区、沿河沿路段,且点多面广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汛期7、8、9三个月表现明显,雨水明显增多。本年度未发生重大灾情,也未造成人员与财产损失。

三、2019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2019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结合我区地质灾害分布及近年来发生地质灾害的特点,预测2019年山区黄土丘陵区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大,6-9月山区主要入河山洪沟段泥石流增多。沿山、沿河道路段易发生地面塌陷,道路旁山体易发生崩塌与滑坡。其他时段若地震,短时强降雨和不合理人类工程的影响,也存在诱发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重要防治区和重要防范期

(一)地质灾害防范区。根据我市已完成1:5万地质灾害详查和第一轮地质灾害核查。基本查明了我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规律及重大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并划分四个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1.大柳树—下河沿重点防范区。常乐镇西部黄河南岸大柳树—下河沿一带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及山沟泥石流。2.卫宁北山南麓重点防范区。呈带状分布于卫宁北山山前地带,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3.沿黄河孟(湾)—北(长滩)道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为季节性山体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4.区内各建设工段项目施工聚集区。包括各类建设项目的生活区、施工场地、建设场地和矿区等。需要防范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重要防范点。根据2018年我区地质灾害核查结果筛选出重要地质灾害点15处,结合我区地质环境条件降雨、人为活动及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特点、地质灾害点可分为以下类型:1.地面塌陷与裂缝灾害险点:主要分布在常乐镇、香山乡。2.滑坡灾害险点:主要分布在镇罗镇胜金关。3.泥石流灾害险点:主要分布在宣和镇寺口子沟;常乐镇烟洞沟、沟台沟、东大沟、惇水沟;兴仁镇老庄沟、高庄村惠家沟、蒿川沙沟;香山乡大冬沟、榆树沟;迎水桥镇吊沟、砂井沟、石圈沟、路沟、勃子湾沟、长流水沟等;东园镇新井沟。4.泥石流斜坡灾害险点:主要分布在沙坡头区景区对面河岸、常乐镇泥滩村对面山体。5.崩塌灾害险点:主要分布在宣和镇曹家山沟、迎水桥镇榆树台码头。6.黄河塌岸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我区沿黄河两岸乡镇。

(三)地质灾害重要防范期。强降水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我区一般5月下旬进入汛期,9月底结束,暴雨多集中在此期间,也是发生地质灾害最危险的时段,属重要防范期。但其他时间若出现异常天气,也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决不能掉以轻心。

地震也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要激发因素,如果发生地质灾害,各级主管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排查、巡查和复查,落实责任单位为和责任人,及时采取排危除险措施。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落实防治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本部门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逐级压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由区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积极做好本区地质灾害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及时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组建地质灾害调查分队,储备地质灾害防治装备与物资。建立责任明确的配合密切的运行协调机制。

(二)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按照地质灾害“三查”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区厅专业调查技术队伍,做好我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及信息汇总,进一步摸清地质灾害防治底数,尤其对城镇、乡村、学校、医院、集市交通要道、旅游区、重要工程设施的人员居住区、矿山等区域进行巡查排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发放“两卡一表”(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并在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落实防灾责任。对于建设项目施工单位,要督促企业做好施工场所和人员居住区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三)强化检测预警预报。密切与气象部门合作,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共享数据,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加强基层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做好群测群防网络的核实和补充工作,对责任人已经发生变化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充实,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落实检测人和责任人,切实提高群测群防效率和水平。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加强检测预警,设置简单实用的预警信号,一旦出现地质灾害前兆,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做好防范,必要时撤离受威胁的群众,并做好安抚和预警工作。

(四)严格落实汛期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制度,坚持应急值守、灾(险)情速报和“三查”工作制度,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每个隐患点必须定责到人,确保灾(险)情信息及时准确报送,险情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督促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地质灾害威胁。

(五)加强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以“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等宣传平台,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报道力度,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继续做好群测群防员、险点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大对人口密集区以及重要隐患点周边群众的防范避让演练,将演练的形式向“小型化”转变,使其直接作用到“隐患点”上,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防灾意识和临灾避险能力。


附件:沙坡头区各乡镇地质灾害汇总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新媒体
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