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办(中心)、村(社区)、生产经营单位:
现将《迎水桥镇“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人民政府
2023年9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迎水桥镇“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刻汲取银川市兴庆区富洋事故惨痛教训,强化责任和担当,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夯实镇村基层基础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全生产年”活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自觉对标入位,积极主动作为,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安全稳定压倒一切,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如芒在背的紧迫感、不负人民的使命感,坚定扛起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千钧重担,牢牢把握“深、准、狠”总要求,全面落实“防、查、改、教、强、技、制、督、调、究”重点任务,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推进安全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进一步推动各办(中心)、村(社区)监管职责履职到位,进一步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切实夯实我镇安全生产基础,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发展底线,确保迎水桥镇安全生产持续平稳运行。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学习。一是各办(中心)、村(社区)、生产经营单位要把安全生产列入年度学习计划,每半年围绕一个主题或结合自身行业特性,集中开展1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自治区安全生产“1+37+8”系列政策文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二是各办(中心)、村(社区)、生产经营单位要把安全生产列入干部职工学习计划,结合辖区、本行业领域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面向辖区各党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具有针对性、全覆盖的集中学习教育。
(二)强化工作担当,压实压紧工作责任。一是各办(中心)、村(社区)、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例会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登记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制度等,积极主动作为,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二是加强安全监管网格化建设,各办(中心)、村(社区)以队、片区为单位,编制网格化安全管理图,镇级领导包村(社区),标明责任区域内的高危企业、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重点场所,做到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网格化覆盖率要达100%,确保安全监管不留盲区、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全面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三)夯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一是突出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主要负责人带头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压实全员岗位责任,开展危险作业风险整治、外包外租等生产隐患排查,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切实压实筑牢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二是生产经营单位对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要细化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培训到人,全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具体包抓,分管生产设备、技术的负责人要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操作流程、定期检测检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认真辨识作业现场安全风险、指导规范作业,生产小组的班组长要切实履行现场安全教育及防范措施的落实,一线操作员必须熟悉操作流程、作业风险及防控措施,强化隐患排查整治,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杜绝事故发生。三是生产经营单位要推行建立安全生产巡检制度,开展巡检必需进行审批,在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受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等场所安排不少于2名巡检员,开展巡检前对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气体检测报警仪等进行检测,并对巡检装置等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如实记录信息。四是涉及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特殊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作业票管理制度,必须指派至少2名监管人到现场监管,监管作业现场严格落实特种作业操作规程,加强安全防范,保障作业安全。
(四)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动态清零督查督办隐患。一是各办(中心)、村(社区)深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气及“九小”“三合一”、学校、餐饮、宗教场所、旅游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消防等隐患排查并加大整治力度,完善各类安全设施,消除各种隐患。在农忙秋收等时间节点,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排查力度,确保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同时,配合市、沙坡头区相关部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铁路涵洞安全排查及整治。二是各办(中心)、村(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对国务院、自治区、中卫市、区委和区政府督查室、镇政府反馈的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并逐条整改,及时销号清零,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将隐患整改情况列入安全生产考核,并采取警示、提醒、督办、约谈等形式来确保安全隐患真改实改。
(五)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力度,依法严惩安全生产违规违法行为。一是各办(中心)、村(社区)要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始终保持高压严打状态,紧盯辖区内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气及“九小”“三合一”、学校、餐饮、宗教场所、旅游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督促相关人员、单位全面排查隐患并督促彻底整改,严防以罚代改、以罚代抓、以罚代收、以罚代批等情况,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燃气灶具及报警器、使用不合规燃气、违法盗采矿山、乱挖乱钻油气管道、非法运输经营危化品、无资质施工、层层转包、违规设立广告牌、违规封闭仓储、违规存放液化气罐等非法行为。二是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行业特性,定期开展安全巡查、检查,对自查、反馈的各项问题,全面彻底及时整改以及回头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开展安全生产作业。
(六)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机制。一是要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各办(中心)、村(社区)要在辖区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普及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以及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风险辨识、操作规范、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各生产经营单位要针对自身行业领域,宣传普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等知识,引导职工提高安全生产发展理念,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主动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二是各办(中心)、村(社区)配合有关部门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公告公示制度,督促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公示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接受群众对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违法行为的举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三是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规范安全生产自律行为,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真抓实改安全隐患,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对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隐患整改不到位、拒不执行整改的,配合区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纳入联合惩戒对象,实施联合惩戒。四是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健全安全生产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规定,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切实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七)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一是各办(中心)、村(社区)、生产经营各单位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坚决杜绝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等行为,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二是各办(中心)、村(社区)、生产经营各单位要结合辖区特点、行业特性,完善、细化各类应急预案,配齐配强应急救援力量、充实应急救援物资,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风险意识,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同时检验应急预案效果的可操作性。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担当。各办(中心)、村(社区)、生产经营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是必须牢牢守住的红线、底线、生命线,深刻理解确保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对“安全生产年”活动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辖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将责任细化到岗位、落实到人头,确保将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全面排查整改。各办(中心)、村(社区)书记、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的第一责任人,在整改中必须做到强化责任担当、亲自部署、带头落实,要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覆盖、全方位的自查自纠,针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复查验收,切实做到措施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病源不消除不放过,彻底整治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三)强化宣传教育。各办(中心)、村(社区)、生产经营单位要充分借助“安全生产年”活动,结合各自特点和实际,宣传普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等知识,久久为功,潜移默化,加强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不断筑牢安全生产群众基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