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相关办(队、中心)
为贯彻落实沙坡头区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轻农药包装废弃物、焚烧秸秆等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推进现代农业和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卫沙政办发〔2017〕19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为指导,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以集成组装配套技术为手段,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环境治理、保护自然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推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污染控制与治理并举,强化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能力,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实现农田清洁生产,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农药包装袋回收处理机制。我镇2017年种植面积16.4万亩,年预计使用农药量达38吨,可产生农药包装废弃物在4吨以上,包装废弃物可达40万只以上,通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工作,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制机制,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有效回收处理,回收率达到70%以上、处理率达到100%,确保环境安全、产品安全。二是开展残膜回收利用工作。我镇2017年西瓜种植面积3.5万亩,使用地膜105吨,开展残膜回收工作,可有效减少土地污染。三是实施秸秆焚烧污染治理工作。加大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培训力度,加强农村秸秆禁烧常态化监管,着力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三、实施内容
(一)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按照政府引导、财政补助、市场运作、专业机构处理的原则,坚持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建立“以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为主体、各村和各相关办(队、中心)协调配合、生产主体广泛参与、农药经营单位折价回收、农资公司归集运输、专业资质单位处理、各方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农药废弃包装物长效运行机制,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有效回收处理。
1、建立完善回收处理体系
一是建立网络。选择中卫市祥龙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农友经销部作为定点回收点,辖区内其他农资经销店、代销点须向定点回收站提供销售台账)。沿主干道、河道、基地园区、村(组)合理配备定点保洁垃圾桶、收集桶,引导农户分类投放,形成村(组)有收集点、乡镇有回收站的回收网络,负责回收辖区内农药包装废弃物。二是签订协议书。与中卫市祥龙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农友经销部签订回收工作协议书,负责回收本店、本辖区有经营资质的其他网点销售的农药包装物,可采取折价回收或定量废弃包装物兑换适量农药等方式进行回收,严禁回收非农药、投机性大批量的农药包装物,有效杜绝外区农药废弃包装物流入。三是建立台账。指导定点回收站规范建立农药进货、销售、回收台账,详细记录农药批号、数量,购药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户基础信息,达到可追溯处理,做到回收数量与进销货台帐一致。四是分类装箱(袋)存放。对回收的农药瓶(袋)要及时分类,农药瓶按原箱原瓶原包装或按回收规格分类标量装袋,农药袋按回收规格20只/件扎捆分类标量装袋,箱袋上要注明回收站名称,置于库房存放,以便清点、验收、调运。回收站每月底定期向镇政府汇总上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数量、种类。
2、明确补助标准。一是农药袋:50g以下0.1元/只,50g(含)以上0.2元/只。二是农药包装瓶:100ml(含)(包括5-10ml针剂)以下0.2元/只,101-300 ml(含)0.5元/只,301ml以上1元/只。三是定点回收站:对辖区登记销售的农药回收率达到70%以上、按照补助标准向农民收购的,按各自回收补助额的20%予以补助。四是归集运输主体:归集运输补助按归集回收补助总额的20%予以补助。五是定点处理单位:按处理定价进行核算补助,无害化处理必须达到100%。
3、集中回收处理。各村要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抓住农药使用高峰期,积极组织广大农户、种植大户、镇村保洁员等深入田间地头、河渠池边,分区域、逐村组、逐地块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捡拾行动,将捡拾的包装物及时交到定点回收站,做到全面清理不留死角。各回收站要按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帐》及时进行分类装箱(袋)存放,由归集运输单位分类清点,登记造册后及时送交资质专业处理单位分类清点、称重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开展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在党家水和校育川村两个村建立残膜回收站,开展残膜回收工作。通过宣传培训,引导农民捡拾废旧农膜,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农民参与防治“白色污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开展秸秆焚烧治理工作。各村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禁烧意识。通过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秸秆还田、沼渣还田等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养畜、工业化利用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秸秆禁烧执法检查。
四、实施进度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
各村安排人员入户、悬挂横幅、广播宣传、等形式,加大秸秆焚烧、农药包装废弃物乱丢乱弃危害性和无害化处理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营造人人参与“清洁田园、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农户、回收处理单位的积极性。
(二)组织实施阶段(8月-10月底)
开展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各村要抓住用药高峰期,做好防护措施,配备火钳、畚箕等硬件工具,定期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组织、镇村保洁员深入田间地头、村庄周围、交通沿线、沟渠河道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捡拾行动,集中回收。10月份,加强秸秆焚烧污染治理,积极引导农户秸秆还田和饲料化利用,深入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
(三)总结完善阶段(11月)
镇政府成立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与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对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秸秆焚烧治理工作进行自查验收,分析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形成验收报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验收。待沙坡头区检查验收后,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兑付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由永康镇镇长王文宁任组长,副镇长马彦荣为副组长,相关镇办(队、中心)主任和各村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依托沙坡头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指导,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统筹协调、分工合理、责任到位、统一配合、协同推进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格局。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年度实施计划、检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监督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主要负责回收站仓储库房和秸秆禁烧执法检查,避免发生安全隐患;镇经济发展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管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资金,并监督回收站做好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各村积极配合,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专栏、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大意义,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营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教育群众参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对农药废弃包装物能交回的要及时交回,不能交回的自觉投放到田间地头、基地园区、河道沟渠、村(组)的回收箱内,由自发农户、基地管理员、镇村保洁员定期清理交于回收站,以确保田园清洁、水源安全、环境优美。
(三)完善制度,注重实效
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讲究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注重带动性。严格按照项目内容和技术规范,相关办(队、中心)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注意解剖典型,加强分类指导。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秸秆焚烧治理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回收站检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秸秆焚烧治理情况,核查农药营销、废弃物回收处理台账,核定回收处理工作量,按照实际完成情况兑付补助资金。对农药包装废弃物清理不净、回收非农药包装物、回收外区废弃包装物、焚烧秸秆的村,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对弄虚作假、回收非农药包装物、回收外区废弃包装物的回收站,取消补助资格,自行承担相关经济损失;对回收不积极、回收率低于70%的回收站,限期整改,如整改不合格,报上级部门取消进行评估,取消农药经营资格。对不积极参与回收、交回率低于50%的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取消下年农业财政相关扶持政策。
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人民政府
2017年8月27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