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登录个人中心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网上办事 互动交流 走进沙坡头

沙坡头区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报告

索引号 640502010/2023-00258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11-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沙坡头区应急管理局 责任部门 沙坡头区应急管理局

沙坡头区自201911月被国家减灾委确定为全国首批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以来,沙坡头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水平,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更加有效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一、主要成效及做法

(一)坚持把综合减灾和基层治理相结合,高位推动基层应急管理新模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注重实效、动态管理”的创建要求,将示范县创建工作作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载体,纳入自治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高位推动。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副主席专题听取创建情况汇报,要求要严格标准,着力打造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同志在《宁夏改革动态》上专门作出批示,对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自治区减灾办、应急管理厅历任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示范县进行调研指导,充分发挥应急厅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精准支持帮助沙坡头区开展创建工作。

(二)坚持把体制机制建设和组织管理相结合,在推动机制顺畅建设上求突破。一是建立高位统筹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沙坡头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实行书记和区长双组长制,设置2个议事协调机构、6个应急保障组、22个应急管理专项指挥部,11个乡镇均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应急保障体系。二是做好顶层设计下的综合建设方案。区委、区政府联合印发了《中卫市沙坡头区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沙坡头区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重点任务和责任清单》,创建工作目标更加明确,顶层设计任务更加清晰。三是建立高效运转的动态管理机制。区委将创建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和年度效能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定期督导、综合考评。3年来,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等各类会议70余次,听取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部署重点工作。

(三)坚持把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演练相结合,在应对突发事件上有作为。一是完善预案编制体系。沙坡头区作为全国应急预案试点单位,积极探索经验做法,坚持以总体应急预案为统领,以40个专项预案为支撑,10个保障方案为补充,全面完成了县(区)级“1+40+10+N个应急预案”、11个乡镇级“1+N个处置方案”、198个村(社区)“1+N个处置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二是完善预案信息化体系。2022年投资1100余万元建成了“智慧监管”信息平台,将所有应急预案全部录入沙坡头区“智慧监管”系统数据库,实现应急预案分类管理、一键调取、智能推送,推动应急预案走向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三是完善预案演练体系。坚持以应急预案演练为检验,围绕校园安全、高空坠落、防汛抗旱,火灾、地震、大面积停电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92场次,持续推进应急预案走向实战化、体系化。四是健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了以政府实物储备为基础,社会力量协议储备为补充的应急储备模式和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了区、市、县、乡四级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快速调拨机制。积极筹建区级应急物资库1处,储备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防疫等应急物资1235.99万件,可满足转移安置1200人的物资储备需求。与社会力量协议储备编织袋7万件、油料20吨、各类大型机械设备21台。投资56万元,为9个乡镇和22个重点行政村(社区)购置了16738件消防物资,为每个乡镇配备1辆消防救援摩托车。物资储备渠道不断拓宽,储备结构全面优化。

(四)坚持把风险普查和灾害防治相结合,在健全防灾体系上显成效。一是统筹协调,先行先试。印发《中卫市沙坡头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任务落实方案》,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住建、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教育、乡镇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共57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普查工作。率先在全区启动风险普查评估区划“一省一县试点”工作,为自治区风险普查工作验证了工作技术路线,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调查与评估技术队伍。二是严格标准,高效推进。采取“前期调查+包片负责+后期质检”的方式,明确各部门在清查、调查、风险评估与区划三个实施阶段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严格对标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把好调查阶段数据采集、质检核查、数据汇交等关键环节质量关,严控风险评估与区划过程质量,高标准完成地震、地质、水旱、气象、林草等主要灾种综合风险普查各项任务,顺利通过自治区普查办验收。三是注重应用,成果显著。普查工作获取调查数据10余万条,全面摸清了沙坡头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形成的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的数据集、图件和报告等成果,建成了基础数据库,提出了灾害防治对策建议,为沙坡头区三生空间规划、城市农村建设、工程选址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五)坚持把风险隐患防御和工程治理相结合,在提升抗灾能力上做文章。一是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建立草原火情监控站1处,对80平方公里范围内草原火情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控。建立沙坡头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广泛覆盖各类人群和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累计服务130万人次。二是防灾减灾治理成效显著提升。完成了黄河流域中卫段、石墩水、陈水等10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有效保护生态,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完成乡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141公里;实施中卫黄河大桥段防洪疏浚工程4000余米;实施黑山嘴山洪沟灾害防御和水毁修复工程、清水河沙坡区段防洪治理工程、第三排水沟综合治理工程。三是群防群治和综合减灾能力显著提升。坚持“以点带面”,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以奖代补资金支持,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5个,占比7.6%,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利用“12345”和沙坡头区智慧监管平台APP,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等工作,大力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风险损失。

二、亮点工作及经验做法

(一)构筑综合减灾“新体系”,引领全民防灾“风向标”。一是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围绕落实沙坡头区应急管理委员会“1+2+6+22”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要求,实施了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配置了指挥一张图、视频综合平台、可视化控制系统和车载视频会商系统,建成沙坡头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各乡镇“四级”应急指挥体系互联互通,打通了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二是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加强城市社区防灾减灾网格化管理,制定印发《沙坡头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沙坡头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部门联动制度》等24项制度规定,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参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具体职责。按照300—700户划分为一个网格的标准,共划分43个大网格、269个小网格,设立了网格督导员、网格员、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两员三长”机制,13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社区干部、村干部参与其中,履行灾害信息报送、安全督导检查、宣传教育引导等工作职责。三是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凝聚全区力量,打造“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建成文昌、迎水桥、兴仁等9个乡镇消防救援站,建设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75人、组建防汛抗旱救援队伍150人、城镇燃气专业救援队伍216人、各乡镇组建各类兼职应急救援队伍341652人、各企业组建各类兼职应急救援队伍39671人、武装部门组建民兵救援队伍1600余人、建立沙坡头区“逆行者”应急救援队伍150人,构建大安全大减灾大应急格局,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二)拓宽宣传媒介“新路径”,织密群防群控“安全网”。一是推广“科普+减灾”。建成2300平方米的沙坡头区防灾减灾科普基地1处,集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各类消防设施实操演练、震中模拟体验、VR模拟等10余种实景演示与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警示科普教育体验基地,注重宣传教育的科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公众的特色形式,向社会各界群体科普防灾减灾知识,提升防灾减灾意识,推广灾害应对能力,累计参观体验300场次6万余人。二是培育“校园+减灾”。建成校园应急管理警示教育基地1处,将防灾减灾知识学习融入VR虚拟体验中,定期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各学校、社会公众参观体验,累计参观体验40场次2000余人。三是深化“培训+减灾”。以“千场培训进社区”、安全培训“送教下乡”及安全“百千万”培训工程为抓手,积极开展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培训,实现重点乡镇、重点行业部门、重点村(社区)和重点企业全领域覆盖,“人人管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全面形成。四是拓宽“宣传+减灾”。通过“两微一端”、电子屏、短信等方式,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线上宣传,在中卫市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了综合减灾示范县宣传一条街,防灾减灾救灾更加深入人心。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辖区主要街道、广场、学校、集市等重点区域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线下宣传教育,实现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全覆盖、无死角。

(三)构建民生保障“新格局”,谱写富美城市“新篇章”。一是立足于“防”,推动产业发展。紧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目标,以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兴产业、抓治理、夯基础,引导企业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10家供港蔬菜基地安全改造工程,全力消除安全隐患,打造具有沙坡头区特色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样板。二是突出于“治”,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实施海绵型市政道路、老旧排水管网改造、排水防涝、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50余个,新建农村公路31公里,新改扩建市政道路107公里,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问题。三是见效于“改”,筑牢民生底线。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共改造升级金河一期等52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建成白桥等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4个,完成农村自建房安全整治540余栋,卫生改厕2万余户,改造危房700余户,安置无安全住房和居无定所900余户,完成抗震宜居农房改造2200余户,拆除危旧房屋8000余户。

(四)坚持打造防沙治沙“定盘星”,打造绿色屏障“新奇迹”。始终坚持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推进“三个百万亩”林业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特色经济林、造抚育林等项目,有效增加林地面积、遏制风沙危害、减少水土流失,初步形成了北部防风固沙区、中部农田防护林区、南山台子经果林区、南部干旱带水土保持林区四个独具特色的示范区,土地治理率达到了87.5,森林覆盖率9.62,“林地一张图”16.37,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殊荣,2021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保留县(区),创新探索出了“宁夏中卫沙坡头治沙模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沙坡头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一)坚持系统思维,全力优化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把准问题脉搏,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责任体系、预案体系、救援力量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应急信息化体系,着力解决沙坡头区应急管理指挥体系不畅问题。二是有的放矢,坚持目标导向。紧盯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抓细抓实“查”“改”“治”精准施策,全面摸清问题底数,严格落实隐患整改,推动行业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三是抓住重点,坚持结果导向。始终以不出事、不死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落实,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决将事故消灭在隐患萌芽期。

(二)坚持底线思维,全力抓实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范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工作要求,紧扣应急委、安委会、应急管理指挥部核心职能,盯紧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关口前移、力量前置,着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综合运用责令整改、批评教育、提醒告诫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压紧靠实各方责任,积极采取跟踪指导、专家上门、技术帮助、法律咨询等多种服务方式,协同推动构建沙坡头区应急管理新格局。

(三)坚持久久为功,全力深化巩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成果。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持续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排查治理,加强常态化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突出救援队伍建设和预置救援物资保障,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让更多人民群众知风险、懂避险、会救险,不断建强筑牢“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防灾减灾救灾全民阵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国家及部委网站 各省区市政府网站 自治区各部门网站 宁夏各市县政府网站
新媒体
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