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香山乡始终坚持以“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及“抓产业、办实事、强治理、转作风”专项行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各项重点工作,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全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压砂地退出后续产业发展主线,链式思维“抓产业”。
一是产业布局初具雏形。2024年种植硒砂瓜12.6万亩、小茴香1.53万亩、玉米1.51万亩、小麦0.65万亩、枸杞1.58万亩、油葵0.24万亩,产业结构进一步丰富。打造硒砂瓜万亩示范基地3个、小茴香千亩示范基地3个、朝天椒千亩示范基地2个,大力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产业布局和关键技术到位率已初步形成。
二是产业招商开局良好。2024年外出招商7次,对接外地企业22家,签约小茴香种植项目120万元,种植小茴香1000亩,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拜城县;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区考察中药材、杂粮及朝天椒产业,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红圈村小学旧址打造建设红圈村小茴香晾晒存储基地,进一步完善小茴香晾晒、存储产业链。
三是擦亮做强硒砂瓜品牌。2024年高效种植硒砂瓜12.6万亩,亩产2.6吨。硒砂瓜上市以来,第一时间组织成立香山乡硒砂瓜销售工作小组并在8个村分别设立硒砂瓜交易中心,组织客商、代办、种植大户召开硒砂瓜销售培训及“中”字标宣传推进会议,进一步明确硒砂瓜防伪溯源专用标识暨“中”字标发放、领取、使用、监管等全过程职责。今年共印发28.43万个“中”字标,头茬重量在20斤以上的硒砂瓜“中”字标张贴率达到96%,品牌宣传工作大有成效。同时,由乡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杭州、陕西等地开展外出推介及宣传工作,反响极大。硒砂瓜销售结束后,联合兴仁镇开展客商答谢会,进一步提升了硒砂瓜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
(二)稳步推进辖区民生项目实施建设,心系群众“办实事”。
一是民生实事逐项落实。谋划和申报2024年乡村振兴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等各类项目41个,概算总投资8880万元。2024年开工实施项目10个,其中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8个、以工代赈项目2个,预计完成总投资1513万元。大力开展冬季清洁能源取暖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完成“煤改电”安装1524户,完成总任务的78.48%。转发就业信息20余次,带动就业40余人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4人。积极开展4场“播种新希望 守护未来星”未成年人保护服务项目,通过关爱活动发放爱心物资20套,受益未成年人达120人次,慰问抚恤14名军烈属、重点优抚对象、困难退役军人发放慰问金9000元。
二是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开展2轮集中大排查,共排查2745户8037人,累计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3户14人,风险消除监测对象2户4人。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31人6.2万元,发放富民增收产业奖补资金207户122.2873万元。2023年国家反馈问题整改,共认领问题15个,制定整改措施28条,已全部完成整改;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共查处问题11个,已整改完成11个。
三是群文事业蓬勃发展。注重在各个中国传统节日营造和谐温暖的节日氛围,组织开展舞龙传统民俗活动2次,“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2次,创新开展农民趣味运动会3场次,“迎中秋·赶大集”文艺演出1次,带动1500余名群众参与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纵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化水平,多措并举“强治理”。
一是社会治理创新突破。整合多方力量,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今年累计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6起,成功调解44起,调解率95.6%。深入各村开展法律咨询进农村活动4次,为辖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接受法律咨询20余人次;
二是加强灌溉机井管理。完成地下水取水井关停工作摸排统计,配合水务局推进地下水取水井关停工作,推进确定20%的水井留存名录。为严格保护地下水资源,强化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关停废弃地下取水井65座。
三是安全生产和谐稳定。组织乡村干部开展安全生产培训2次,开展消防演练1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40余家,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5条,针对自治区“四防”督查反馈的4条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严格落实七下八上防汛工作,完成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信息上报工作7条,其中1条得到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成功避险避灾的通报表扬。开展交通安全宣传23次,开展道路全面隐患排查16次,协同中卫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开展为期15天的道路交通安全执法8次,发现道路交通领域安全隐患19处,摸排上报农村公路受损6处。扎实开展小散乱污整治工作,发现并整改问题23次。
四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发动公益岗200余人,清理22次,垃圾360吨,巡查50次,制作发放环境保护告知书600余份,宣传50次,配置垃圾箱12个,垃圾桶60个。组织各村成立14个回收点,分片区回收残膜,不定期到各回收点督促检查残膜回收、农药废弃物回收情况及台账记录情况。
(四)从严从实抓好三支队伍管理,凝心聚力“转作风”。
一是不断加强理论武装。认真执行“第一议题”和集体学习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定不移把讲政治、践忠诚、抓落实贯穿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今年以来,开展乡村干部理论学习30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9次。各村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理论学习59次、交流研讨19次、典型案例分析5次、讲党课8次。
二是作风建设深化巩固。香山乡坚持在乡干部队伍、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建设上不断深入,进一步抓牢思想武装,凝聚“向心力”。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观看警示教育片7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6次,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走深走实。采取周工作清单追踪问效制度,由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分片区开展指导检查重点工作落实30余次。
三是广泛宣传移风易俗。选树“低彩礼”“零彩礼”典型案例10期,摸排适龄未婚青年297名,挖掘“低彩礼”“零彩礼”典型案例5个,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切实为群众树立榜样和标杆。
二、存在问题
(一)供水矛盾仍然突出。受供水量和水价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受限,生产成本仍然较高,影响产业转型发展进度。在香山乡实施的压砂地退出产业结构调整配套项目部分未实施标准农田建设,未覆盖田间管网;三泵站辅线工程未覆盖,用水高峰期水源不充足,仍存在用水紧张及其他较大用水隐患。
(二)农作物田间管理还有差距。除硒砂瓜之外,小茴香、朝天椒、杂粮等作物品种选育、田间管理、机械收获等方面还不够精细,产品产量、质量还有待提升。
(三)农产品产业链较短。香山乡产业结构布局基本形成,但硒砂瓜、枸杞、朝天椒、小茴香等特色农产品粗深加工企业较少、加工能力不足,需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壮链,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四)招商引资资源不足。缺乏客商资源,在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上缺少专业人员和团队。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2025年香山乡以“一主四特”(硒砂瓜、枸杞、朝天椒、小茴香、小杂粮)为主要产业布局。一是持续建设3个硒砂瓜万亩示范基地,加强硒砂瓜育苗企业监管,引导农户种植主导品种“金城5号”,在产品优质优价上下功夫,通过品种选育、土壤改良、农机农艺融合等多项新技术的集成示范,着重提升中卫硒砂瓜区域品牌影响力。二是打造建设2个枸杞千亩示范基地,在沙坡头区林草局的支持下,2025年将按照1000元/亩的标准对红圈村三合队2500亩枸杞新栽、扩种;同时对三眼井村磙子井队790亩枸杞进行品种更新、杂草清除、土壤改良、建设水利设施配套等措施,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实施建设枸杞加工晾晒场,推动本地枸杞产业发展。三是完善建设2个朝天椒千亩示范基地,通过前期对接,计划由安徽亳州市保银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盐池展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临河区专业技术团队成立一个产销联合体,在深井村种植1万亩朝天椒(以保银品种829为主),并以订单式进行销售。四是巩固建设2个小茴香千亩(万亩)示范基地,基于小茴香种植成本相对较低、技术相对较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优点,培植本地合作社在红圈村、景庄村规模化发展种植小茴香,持续深化与甘肃民勤茴香种植相关企业的合作,为本地小茴香种植提供技术,拓宽销路。五是发展种植小杂粮,加强与海原锦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深井村继续扩增糜子种植面积,引进使用绿色增产技术,不断提高糜子的品质和产量。
(二)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通过外出招商,引进山东水发浩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红圈村规划布局建设种苗繁育中心,该项目已和沙坡头区农业农村局与水发企业相关负责人洽谈,初步计划四个片区,规划布局图正在设计中。二是延伸硒砂瓜分选销售链条,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新水村、深井村建设2个硒砂瓜销售综合市场;支持红圈村本地专业合作社完善扩建硒砂瓜分选销售中心;同时,进一步丰富普天瑞农果蔬分拣中心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使用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香山特色产业发展。三是持续完善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红圈村小学为主的小茴香晾晒、存储基地;与海原锦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洽谈,形成初加工、包装、订单销售为主的完整小杂粮产业链条。
(三)进一步完善产业要素,提高农产品品质。一是通过入户宣传、冬季党员轮训,加大产业发展政策宣传,确保压砂地退出效果、增强农户对新型产业的信心。二是按照2024年残膜捡拾和土地调整情况整村推进机械深松30-35公分,增施有机肥,破解压砂地土壤板结问题。三是始终坚持“四水四定”,严格按照以水定产、以水定地调整产业结构布局。稳定硒砂瓜种植面积,严格控制亩株数在280株左右,控水控肥,引进使用品种选育、土壤改良、农机农艺融合等多项新技术,推广使用“高爆膜”,进一步提升硒砂瓜品质。四是按照已有的水源供应条件,通过实施财政奖补项目,完善生产道路和蓄水池建设,保障产业结构布局的产量和效益,打通农业生产的“大通道”。
(四)进一步挖潜产业基础,寻求产业高效益。依托香山乡气候地理、物产资源等基础条件,深入挖掘乡味、乡才,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发掘“乡味”底蕴。立足香山乡传统美食和地道香山味道,打造香山“糖饼子”、“羊羔肉”等乡域特色美食。引育“乡土”人才。加强本地农业科技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多面手农户,充分挖掘本地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引导产业发展。培植“乡村”企业。依托香山现有的农民合作社以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以种代管模式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联农共富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领头带动作用,发展小茴香、朝天椒等特色产业。
(五)进一步提升村庄颜值,全面整治环境卫生。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营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按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4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开展河沟道清理、村庄清洁、垃圾分类等行动,有效整治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主干道路两侧环境卫生。积极宣传,引导群众扎实做好残膜及农药废弃物回收工作。
2025年,香山乡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登攀,锚定目标务实干,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资源挖潜、深化改革上精准发力,以更加昂扬奋发的精气神,奋力书写建设“灵秀香山”的崭新篇章!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