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沙坡头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总抓手,夯实农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上半年,沙坡头区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实现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五大产值正增长。
一、农业经济稳定增长
上半年,沙坡头区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23.86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6.92亿元,同比增长3.6%,占农林牧渔总产值29%;林业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126.4%,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2.9%;畜牧业逆转一季度负增长态势,上半年实现产值13.9亿元,增长5.1%,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58.3%;渔业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5.3%,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5.6%。
二、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稳步运行
1.蔬菜及面积产量双增长态势。今年我区优化种植结构,迎水桥镇、镇罗镇和宣和镇等乡镇调减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改种贝贝南瓜等高附加值作物,此外土地资源盘活,香山乡、兴仁镇地区集中退出砂地,发展露地特色种植。上半年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达8.26万亩、产量15.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7.1%和4.5%,其中设施农业播种面积2.58万亩、产量10.23万吨,同步增长1.4%和1.9%。
2.瓜果类增长明显。瓜果播种面积总计达到34.1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82万亩,增长12.6%;产量3万吨,同比增长8.3%。西瓜播种面积33.81万亩,同比增长13%,产量2.2万吨,同比增长9.5%,其中,压砂西瓜面积27.2万亩,同比增长6.7%。上年西瓜价格高,农户收入增加,永康、常乐、香山和兴仁等地农户扩种意愿强烈,种植信心足,将可种植砂地全部用来种植压砂西瓜,此外还在退砂地中新增种植露地地膜西瓜,因此瓜果类面积大幅提升。
3.特色种植业持续推进。沙坡头区立足资源禀赋,以特色产业培育为抓手,多措并举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紧抓压砂地生态修复契机,在兴仁镇等地,打造3000余亩黄芪、洋葱等特色种植基地,注入了产业振兴的新动能;基于环香山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优势,延续种植小茴香2.1万亩;针对苹果主产区霜冻风险,永康镇推广“林+菜”模式,利用林下空地套种蒲公英、蘑菇等耐阴作物,对闲置土地进行二次利用,充分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蒲公英播种面积1.5万亩,累计产量7515吨。
(二)畜牧业逆势前行
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沙坡头区出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扶持方案,成效显著。上半年牛存栏10.67万头、羊存栏33.11万只、生猪存栏24.17万头,规模结构持续优化。出栏方面,牛出栏2.14万头、羊出栏17.53万只、生猪出栏17.56万头,出栏量显著提升。肉类生产实现量质双增,上半年产肉2.27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牛肉产量3618吨,增长6.8%,羊肉2525吨,增长17.1%,禽肉1930吨,增长4%,猪肉产量1.46万吨,稳中微跌0.2%,主要得益于畜牧扶持政策下,出栏量增大。蛋奶供应充足,禽蛋产量1.88万吨、鲜奶18.68万吨,完全满足城乡消费需求。畜牧业产值达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7个百分点,成为本季度农业经济重要支柱。
(三)林业生产效益提高
林业生产呈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的良好态势。通过实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重点推进退化林修复等项目,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8.7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9.5万亩,二季度当季新增6万亩。在政策驱动下,林业产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7个百分点。
(四)渔业生产稳步增长
沙坡头区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推动渔业健康稳步发展,扩展农民增收渠道,上半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18万亩,水产品产量7535吨,同比增长5.2%,渔业产值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23个百分点,为沙坡头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基础薄弱制约产业升级。沙坡头区作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受高寒、干旱、风沙等自然条件制约,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亟待提升。尽管近年通过压砂地退出调整种植结构,但经济作物生产仍存在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等问题,黄河以南部分乡镇仍依赖传统耕作模式,导致单产低、品质参差不齐。
(二)畜牧业结构矛盾凸显。沙坡头区畜牧业呈现“速放缓与结构矛盾交织”的复杂态势,尽管上半年畜牧业产值实现5.1%的增长,但一季度的负增长态势,暴露出多重发展短板。生猪养殖领域存在压栏惜售、集中出栏情况,部分养殖户为等待价格回升延迟出栏,导致生猪出栏下降2.8%、养殖成本增加,压缩利润空间;牛奶价格同比下降9.1%,上半年奶产量增长4.2%,但现价产值同比减少近400万元,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
(三)蔬菜产业转型面临阻碍。镇罗镇、柔远镇、东园镇设施农业基地上半年贡献了全区87.7%的蔬菜产量,其他乡镇因技术投入不足、市场信息滞后,蔬菜种植面积波动较大,单产不稳定;种植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叶菜类播种面积占总面积比重43.9%,茄果类占比为30.4%,合计占比达74.3%,高端加工型蔬菜产业链延伸不足,产业融合深度待提升;此外,我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风险,设施大棚膜易破损,露地蔬菜也会因自然灾害减产。
四、意见建议
(一)农业生产基础提升与经济作物提质。针对干旱半干旱区生产瓶颈,在宣和镇、永康镇等平原区进一步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配套滴灌设施,通过“合作社+农户”托管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持续在环香山地区压砂退出地上推广种植小茴香、黄芪、贝贝南瓜等经济作物,配套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初加工中心,配套清洗、分拣、冷链设备,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二)畜牧业结构优化与抗风险能力建设。推动养殖品种均衡化,生猪产业处于劣势时,可以加快发展肉羊、蛋鸡等短平快产业,形成“猪牛羊禽”互补格局,降低单一品种价格波动风险;针对奶产业,建设或引进乳制品深加工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联合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布局鲜奶直供店以稳定沙坡头区域内奶价。
(三)蔬菜产业转型与供应链构建。推动产业布局均衡化,在全区范围内根据生态环境不同,建立特色蔬菜示范基地,配套建设产地预冷库和分拣中心;促进种植结构高端化,均衡蔬菜种类种植结构,引进家深加工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线,开发辣椒酱、冻干蔬菜等产品,通过订单农业与新华百货等大型商超建立长期合作;持续强化抗灾能力,建立灾后快速响应机制,由农技专家组成应急小组,提供设施修复技术指导与种子、肥料等物资补贴,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确保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