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中卫调查队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沙坡头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1934元,同比增加3279元,增长37.9%。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大幅增长。
一、八大类消费支出呈全面上升态势
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沙坡头区农村居民消费八大类支出呈全面上升态势,其中: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居住、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呈现井喷态势。
前三季度沙坡头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单位:元,%
指标 | 绝对值 | 增幅(%) | 比重 |
消费支出 | 11934 | 37.9 | - |
1.食品烟酒 | 3053 | 21.9 | 25.6 |
2.衣着 | 580 | 15.8 | 4.9 |
3.居住 | 2741 | 57.7 | 23.0 |
4.生活用品及服务 | 644 | 13.1 | 5.4 |
5.交通通信 | 1597 | 16.9 | 13.4 |
6.教育文化娱乐 | 1096 | 95.4 | 9.2 |
7.医疗保健 | 1969 | 68.3 | 16.5 |
8.其他用品和服务 | 254 | 3.4 | 2.1 |
(一)消费质量与品质持续提升
1.膳食结构趋向营养、健康,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多种辅食消费不断增加。饮食质量的提高,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食品支出的增加。前三季度沙坡头区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支出3053元,同比增长21.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6%,其中食品类支出2216元,同比增长17.5%。农村居民的餐饮消费开始向追求生活质量提升转变,在外就餐逐渐成为农村常住居民饮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支出为335元,同比增长38.6%。
2.着装注重时尚美观、质感舒适。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网购的便利化,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衣着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衣着类消费同比呈上升趋势。前三季度沙坡头区农村居民衣着支出580元,同比增长15.8%,其中衣类支出450元,同比增长15.6%;鞋类支出131元,同比增长16.4%。
3.租房进城务工、求学成潮流。一方面随着疫情影响减弱,进城务工人员增加,租赁房屋需求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带孩子进城租房求学现象明显增加。前三季度农村租赁房房租支出104元,同比增长97.3%。
4.生活追求时尚舒适。沙坡头区农村居民生活用品及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家用纺织品的消费水平不断升温,对床上用品及其他家用纺织品的品质、美观度要求提档升级。前三季度沙坡头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644元,同比增长13.1%。
5.交通通信消费持续提高。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家用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休闲旅游带动居民汽车出行活动增多,汽油、车辆维修保养等费用支出明显增加,促使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前三季度沙坡头区农村居民交通通信支出1597元,同比增长16.9%。其中交通支出1273元,同比增加30.5%。
6.个人消费观念不断更新。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更新,购买首饰及手表、旅馆住宿、美容美发支出明显增加。前三季度沙坡头区农村居民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为254元,同比增加8元,增长3.4%.其中其他用品支出126元,同比增长35.1%。
(二)消费支出增长异常原因
1.购房装修支出带动居住消费猛增。2020年发生疫情后,居住类消费和2019年基本持平,分别为1738元和1731元。随着疫情形式好转,婚房、改善性住房和房屋装修支出明显增加。前三季度沙坡头区农村居民居住支出2741元,增速高达57.7%。但与2019年相比前三季度居住消费支出年均增长25.8%。
2.教育从“线上”转“线下”,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暴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校内、校外教学按下暂停键,教育支出比2019年减少了421元,下降53.2%。随着疫情形式好转,校内外教学恢复正常,导致今年教育文化娱乐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沙坡头区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096元,同比增加535元,增长高达95.4%。但同2019年相比,年均增长5.6%。
3.农村居民健康意识、防控意识加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同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医疗保健支出基本持平,分别为1170元和1138元,比2019年减少了32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沙坡头区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明显增加,前三季度沙坡头区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969元,同比增加799元,增长68.3%,与2019年相比年均增长31.5%。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口罩、酒精等疫情防护用品也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医疗器具及药品支出655元,同比增加1.08倍。
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建议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升农民消费能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振兴为中心,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奠定经济基础。一要结合农村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在农村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土地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二要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自主择业的能力,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收入。通过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二)全面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消除农村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农村小城镇发展,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增加承载能力,加速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改善农村的产权制度,降低农村居民的进城成本,发挥支农投资的作用,引导农民进镇居住,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促进农民消费结构升级。鼓励农民进镇建房、买房,带动建筑、建材、轻工装饰、家电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搭建农村消费升级平台。推动农民消费梯次升级,既要加快农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费提质扩容,又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并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覆盖。努力开发符合农民需求、具有农村消费特点的“高人气”商品,另一方面,还要推出“接地气”的农村社区服务,通过新的供应体系重塑农村消费市场和农民消费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发掘农业农村的休闲观光、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通过资源整合、增值,增强地方特色产品竞争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