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沙坡头区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提质量、增效益、优布局,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发展动力显著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沙坡头区产业结构现状
2021年一季度,沙坡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9亿元,同比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5.89亿元,同比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24.01亿元,同比增长15.2%。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9:35.5:53.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1和7.3个百分点。
表:2021年一季度全国、全区及区内五市产业结构
中卫 | 银川 | 石嘴山 | 吴忠 | 固原 | 全区 | 全国 | ||||
沙坡头 | 中宁 | 海原 | ||||||||
第一产业 | 8.7 | 10.9 | 5.2 | 10.0 | 2.4 | 2.4 | 9.4 | 8.6 | 4.6 | 4.5 |
第二产业 | 37.6 | 35.5 | 50.3 | 17.4 | 41.2 | 53.9 | 46.9 | 20.0 | 41.9 | 37.2 |
第三产业 | 53.7 | 53.6 | 44.5 | 72.6 | 56.4 | 43.7 | 43.7 | 71.4 | 53.5 | 58.3 |
图:沙坡头区产业结构趋势图
与去年同期相比,二产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一产、三产占比分别回落1.9、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一)第一产业稳中有进。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农、林、牧、渔业产值均同比增长,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蔬菜、奶牛等高效种养业稳步发展,设施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优。在种植业方面,春耕春播进展顺利,蔬菜供应总体稳定,食用菌保持增长,枸杞种植面积下降6.0%,瓜果类产量增长1.6倍。在畜牧业方面,生猪、牛存栏同比分别增长23.3%、16.8%,羊、家禽、蛋鸡存栏同比分别下降0.4%、29.5%、29.7%;生猪、牛、羊、家禽出栏同比分别增长20.3%、28%、42.7%、37.1%。
(二)第二产业快速发展。一季度,沙坡头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2%,拉动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14.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5%;重工业增长18.3%,占比为94.5%。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9亿元,增长39.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拉动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1%。
(三)第三产业持续恢复。一季度,沙坡头区服务业逐步恢复,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回升。沙坡头区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47.1%。其中,住宿业增长11.8%,餐饮业增长5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支撑有力。沙坡头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31.6%。房地产业较快增长。沙坡头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18.1%。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同比增长5.0%。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3.7%。其他服务业逐步回升。沙坡头区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99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6亿元,同比增长16.1%;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64亿元,同比增长15.0%。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季度,在全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宏观环境下,沙坡头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效果逐渐显现,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存在诸多结构性、深层次问题,需要清醒认识,积极应对。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产品产业链条短。一季度,沙坡头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1亿元,同比增长1.1%,比2019年下降0.03%,两年平均下降0.9%,农业发展水平低,仍未摆脱传统模式,现代农业虽有所发展,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大多数农产品在深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相对滞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通过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来提高农业产出的效果不明显,且受气候、资源、政策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沙坡头区农业结构调整仍需进一步突破。
(二)工业高端化不足,新动能亟待培育。一季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99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48.5%,增速高于工业9.9个百分点。在规上工业中,重工业比重大、增速快。一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4.5%,沙坡头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重工业带动。传统制造业企业规模偏小,带动力偏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再加上生态环境保护愈加严格和黄河流域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土地、能源、环境保护等要素制约明显,现有工业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转型发展难度较大。
(三)传统服务业发展缓慢,市场消费活力待激发。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但主要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明显滞后,对二、三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支撑不足。受上年基数较低影响,一季度,沙坡头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快,但比2019年一季度下降1.1%,两年平均下降0.7%,增速排名22个市县末位。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逐步发生改变,受到网络购物、直播等电商新零售的冲击和分流,实体经济消费端竞争压力愈发凸显,传统商贸业态增长低于预期。
三、对策建议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用好各类资源禀赋,结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十四五”规划编制、“一带两廊”空间规划实施,促使沙坡头区产业结构调整更加高效、科学,阔步迈向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之路。
(一)提高产业融合度,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与制造业、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农产品本土加工能力、运输能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推进神聚农业“冷链物流+电商分拨中心”项目建设,推动特色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模式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加强产销衔接。帮助恒泰元肉鸡养殖、屠宰、销售于一体及普添科有机肥加工等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资源集成高效利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大力培育本土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大企业带动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农产品上下游生产加工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经济含金量。
(二)推动企业技改转型,激发工业发展内生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传统产业,提速新型产业。突出价值创造导向,重点支持企业技改创新,继续推进新华实业、茂烨冶金工业机器人等项目,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鼓励大有、合发等企业与天元锰业开展合作,瞄准市场转产硅锰、硅钙、硅钡等特种合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出效益。在建设用地、项目审批、配套服务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政策措施,破除不平等门槛和限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全力推动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把握市场需求,拓宽服务业发展渠道。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旅游市场需求恢复明显,要加快提升生态旅游经济,做亮黄河宿集、“66号”公路、星星酒店等旅游品牌,重点推动向阳步行街、中山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改造,加大旅游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全域化旅游发展。完善行业标准,创造环境条件,鼓励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满足家庭、养老、健康、文化创意等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持续抓好居民生活物资的消费市场,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在服务业的应用,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水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