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网上办事 互动交流 走进沙坡头

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沙坡头区保障粮食安全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索引号 640502001/2023-00150 文号 卫沙政办发〔2023〕19号 生成日期 2023-03-15
发布机构 沙坡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部门 沙坡头区农业农村局 有效性 有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沙坡头区保障粮食安全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沙坡头区保障粮食安全三年行动方案

(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好粮食安全底线,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根据《中卫市保障粮食安全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结合沙坡头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大食物观、大粮食观,以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统筹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坚持稳面积、优结构、提单产、稳总产,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快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不断提高粮食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力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量不下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力争2024年,沙坡头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万亩,总产量不低于16.5万吨,小麦生产稳定在1万亩以上,水稻稳定在1万亩,玉米稳定在27万亩,推广玉米大豆、小麦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和麦后复种大豆1.5万亩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良种繁育覆盖率达到96%,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以上,沙坡头区粮食稳产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三、重点任务

(一)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1.严格耕地保护。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格实行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和“占优补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加大耕地执法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行为,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坚决遏制耕地违法违规利用,严格管控“非粮化”,防止出现“复耕乱象”问题。每年组织对粮食功能区划定范围进行专项检查,对确实难以清理腾退或不符合要求的地块,按照“总量不减、质量不降、集中连片、局部调整”原则进行调整优化,确保沙坡头区29万亩粮食功能区“粮田粮用”。(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2.开展土壤普查。组建土壤普查技术专家组和外业调查专业队伍,全面查清沙坡头区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为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完成沙坡头区试点普查任务,建设土壤普查数据库,形成普查成果。(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3.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优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一批已建高标准农田,力争到2024年沙坡头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4.81万亩、改造提升10万亩。(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各乡镇)

4.扎实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经营主体全面推广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探索建立“畜禽粪污收集+有机肥制造+绿色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优质优价营销”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推进盐碱地治理工作,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深翻、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分类改良盐碱地。力争到2024年底,建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园区12个,推广面积达到3万亩,完成盐碱地改良3万亩。(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二)推广粮食增产技术

5.推进良种应用。会同宁夏农科院、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实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广抗多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加快推进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大力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扎实做好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和评价利用,持续抓好华盛种业、中卫市种子公司2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确保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各乡镇)

6.优化种植模式。在引黄灌区建立麦后复种粮豆、粮油、粮饲、粮菜等两熟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实现前茬增粮、后茬增收,提升小麦种植综合效益,稳定青贮玉米种植,推动引黄灌区耕作制度改革。到2024年底沙坡头区小麦种植稳定在1万亩以上,水稻稳定在1万亩,玉米稳定在27万亩,推广玉米大豆、小麦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和麦后复种大豆1.5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7.打造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依托国家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原粮储备基地建设等项目,集成推广良种、良法、良制、良地、良机“五良配套”,推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技术服务“五统一”,打造粮食生产综合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推动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科技局)

8.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型生态农业,严格落实“四定”原则,压减高耗水作物,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农业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形成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推广覆膜保墒、水肥一体化等旱作节水技术。(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科技局,各乡镇)

9.提升现代农机装备。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引导作用,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程,鼓励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分品种推进短板机具研发应用,推广宜机化专用品种和栽培技术模式,推进各环节机具装备的组装协同,促进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玉米机收、肥料机施、粮食产地烘干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建成专业化农机作业公司12家,农机服务组织22家,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10.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组建专家服务组,围绕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春秋覆膜保墒等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成立粮食生产技术服务组,在生产关键季节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集成推广提高粮食单产生产技术,每年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种粮主体2000人次,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技术落地见效。(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农业农村局)

(三)开展粮食全产业链增值工作

11.推动规模化经营。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序实施,每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10家,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引领型规模经营,鼓励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以社会化服务为主要方式,促进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主体多元转变,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12.推动产业化开发。以全产业融合发展为引领,以加工龙头企业为纽带,大力发展仓储粮食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进产加销有机融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仓储设施项目建设,改善地方储备粮仓储设施条件,确保储备粮存储安全,增强抵御粮食市场风险能力。到2024年底,沙坡头区粮食仓容达12.8万吨以上,每年原粮储备稳定在3000吨(不含临时粮食储备),应急成品粮储备稳定在2010吨,引进培育粮食加工企业1家,培育引进日加工面粉200吨、大米300吨、食用油10吨的加工企业至少一家,确保沙坡头区粮食供应稳定。(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13.推动品牌化经营。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坚持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全面完成“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任务,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重点支持粮食、食用油企业开展“中国好粮油”示范创建,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与转化,不断增加绿色有机优质粮和特色粮油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城乡居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安全。(责任单位: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四)提升防灾减损能力

14.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定期研判机制,加强洪涝、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监测,多途径、多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做好抗旱防涝的应对准备。水务局统筹沙坡头区用水指标的调剂分配,确保农业用水需求。开发推广成本险、价格险、收入险等农业保险新产品,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织密农业保险“安全网”。(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气象局)

15.强化病虫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监测预警,推进小麦“一喷三防”、水稻“一封二杀”、玉米“一防两控”等病虫草害防控增产技术措施落实,开展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到2024年底,培育以无人机飞防、大型植保机械防控为主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3家,做到早防早治、绿色防控,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16.强化节粮减损工作。围绕收获机械、机手操作两个关键要素,紧盯重要农时,落实落细农机管理服务措施,将机收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同时,普及推广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新技术,帮助农民减少产后损失。示范推广绿色、环保、智能粮食储藏设施设备,鼓励适度加工,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粮食流通环节的损失损耗。(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由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协调安排,将粮食生产任务具体分解细化到镇到村、到种植主体和田块,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强化政策保障。各部门(单位)要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两个积极性”,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相关涉及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项目、资金。财政局要加大财政投入,用于粮食种植示范园区建设、良种良法推广、地力提升等粮食生产工作,大力扶持引导小麦、大豆、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

(三)强化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广场宣传等方式,大力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爱粮节粮意识,抑制不合理消费需求,减少“餐桌上的浪费”,形成科学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的良好风尚。传承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的餐饮消费新风尚,让大家以节约为荣,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让节粮成为一种习惯。

(四)强化督查考核将粮食安全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单位)年度效能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加强跟踪督办,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对工作进展缓慢,未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在年度效能目标考核中予以扣分,并进行通报批评。对进度严重滞后、推动工作不力或被多次通报的乡镇、部门,将依纪依规进行问责处理。

原文下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国家及部委网站 各省区市政府网站 自治区各部门网站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自治区教育厅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自治区公安厅 自治区民政厅 自治区司法厅 自治区财政厅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自治区水利厅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自治区商务厅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自治区审计厅 自治区外事办公室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自治区统计局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自治区信访局 人民防空办公室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 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宁夏广播电视台 宁夏回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 宁夏文史研究馆 自治区地质局 宁夏农林科学院 宁夏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师范学院 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宁夏监狱管理局 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 宁夏教育考试院 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宁夏公路建设管理局 宁夏公路管理中心 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自治区煤炭地质局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宁夏博览局
宁夏各市县政府网站
新媒体
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