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502032/2024-00113
  • 卫沙旅游文广发〔2024〕86号
  • 沙坡头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 沙坡头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 有效
  • 2024年11月29日
中卫市沙坡头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思路
卫沙旅游文广发〔2024〕86号
时间:2024年11月29日 来源:沙坡头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今年以来,区旅游和文体广电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紧盯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文化兴盛沃土”和“打造投资消费旺地”这一目标,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责主业,坚持创新驱动、优化布局、主动作为,有效推动文化旅游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沙坡头区获评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卫市沙坡头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促振兴  奏响业兴村美民富新乐章》入选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中卫大漠黄河(沙坡头)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沙枣小院民宿荣获国家甲级旅游民宿,沙坡头景区上榜2024年度国家5A级旅游景区100强,2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国家级“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线路。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享大会在沙坡头区举办。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公司荣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宁夏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中卫建筑彩绘传承人陈进德获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国家第一批乡村工匠。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融合发展,强化赋能增效,文旅发展质效持续提升。一是固本培基,文旅项目有序推进。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精心编制《沙坡头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文件,逐步构建“A级景区+旅游拳头产品+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三级旅游发展体系,Tengol沙漠度假酒店、钻石酒店、“青春漠漠搭”四大营地投入运营。争取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推动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二期项目焕新升级,顺利通过常乐黄河胜境农文旅融合项目规划编制、提级论证各项工作,服务保障南岸生态康养旅居中心开工建设,实施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漠味集·向阳街业态提质升级项目,融入文化古迹、非遗民俗、特色方言等元素,创新打造音乐露台和沉浸式演艺,截至目前,开展文艺专场演艺100余场次。引进谷堆乡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策划打造中卫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中心,目前已完成场地置换、总体设计,正在有序推进中。成功申报中卫市文化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项目,现已基本完成文化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技能大提升专项培训,覆盖文化旅游行业主体1000余人次。二是串景联村,文旅业态换挡升级。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做活非遗+、美食+、体育+乡村旅游文章,持续丰富辖区旅游点位和旅游业态,扶持发展沙漠治沙观星游学、何滩村非遗流水席、长流水亲子研学、镇罗休闲农耕游等一批特色点位,新培育城北小院、东先生民宿、日出旅馆、漠溪谷地等特色露营、民宿主体12家,提质升级北漠民宿、炊香民宿等乡村旅游主体16家。丰富旅游业态,强化乡村旅游产业与超级IP深度链接,集聚金蛙美育、神州研学、脚印中国、小小骑士等领军品牌,提升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三是以节促旅,品牌活动“出圈、出彩”抢抓青春漠漠搭沙漠营地文化旅游季举办契机,精心制定《沙坡头区文旅体特色消费季活动方案》,拓展“亲子经济”“美丽经济”“银发经济”“体育经济”新版图,圆满举办2024星星的故乡·宁夏沙坡头金蛙国际艺术节、2024星星故乡·宁夏沙坡头半程马拉松、2024CBAS“星星少年”第四届全国少儿模特大赛、“发光的姐姐”第三季顶奢沙漠大秀、沿黄九省(区)农民合唱展演活动等全国性品牌节事活动,先后吸引30余万游客参与,拉动消费超5亿元,金蛙国际艺术节在全国60余个城市掀起海选热潮,20余万人参与全国海选,8000余个家庭近1.5万人来沙参赛畅游。前三季度,沙坡头区接待游客1377.22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达88.34亿元。四是多点发力,宣传营销提质增效。持续放大综艺影视带飞文旅宣传效应,在沙漠宿集举办小红书外人节活动,联合江苏卫视、河北卫视等媒体,拍摄首档亲子越野真人秀《小小骑士一起冲》、乡村振兴音乐节目《袅袅炊烟又一村》、旅游综艺节目《现在就出发》等,央视《正大综艺》《旅行任意门》《手艺人大会》《东方时空》、CCTV1、CCTV5等主流媒体锁定沙坡头区文旅产业发展,用有新意的传播载体构建有穿透力和影响力的传播体系,推动“沙漠水城·星星故乡”大美沙坡头区品牌价值提升和城市形象深度曝光。创新拍摄沙坡头区“小城浪漫”“文旅青春体验官”等系列文旅宣传营销视频100余条,发布节日旅游攻略指南60余条、旅游线路7条,先后被央视媒体、自治区级媒体刊播文旅稿件及视频120余篇(个),在全媒体平台宣传推广超2.5亿曝光量,文旅品牌和知名度更加响亮。是做优服务,文旅市场规范有序牢固树立“游客至上、服务至诚”理念,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强化“坡好吃”“坡好玩”“坡好眠”“坡好品”等品牌体系,建立文旅常态化调度联动机制,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和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沙坡头区文旅行业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大培训大提升专题培训5期1000余人次,召开文旅行业经营主体安全生产培训15期2000余人次,“五一”“十一”等节日期间多部门联动不打烊,重拳整治哄抬物价、黑车黑导等问题,累计开展行业检查19次,先后排查整改安全隐患957个,文旅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二)坚持守正创新,深耕惠民工程,文化发展活力持续激发。一是狠抓示范创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化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常乐镇数字化非遗展馆、牛滩村拾筑非遗·中卫建筑彩绘体验馆等效能提升项目;创新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向阳街、鸣钟村文化雅集、星郅木工坊等1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其中5个入选2024年自治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名单;完成全区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滨河镇、迎水桥镇、常乐镇等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自治区上等级站。沙坡头区沙石画基地、桂花香扁豆子面生产基地等4个主体成功申报自治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项目。二是创新惠民内涵,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生活,开展“一镇一品广场文化艺术节”“送戏下乡”“文化大篷车”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场次,策划举办春节社火展演、中国民歌(花儿)大会、“歌唱祖国”合唱比赛等一批特色品牌活动,精心创排《沙坡坡  红果果》《支部领办合作社  干群齐力拔穷根》《璀璨文化耀沙坡》等一批彰显地域特色文化的精品示范节目,持续推动特色文化浸润人心。“大地欢歌”秋季村晚奏响硕果永乐、“大地欢歌”冬季村晚唱响美丽何滩获批自治区级示范性村晚项目,“拾筑非遗”群众文化素养提升志愿服务项目成功申报自治区级文化惠民品牌三是深入挖掘培育,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发展项目,整合民间各类文艺团队、农民文化大院等资源,壮大文化惠民志愿服务人才队伍,新培育何滩村威风锣鼓队、倪滩村舞狮队、文昌镇腰鼓队等特色民俗表演队伍27支。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及文艺指导员力量,开展乡村文化能人和基层文艺骨干带头人等培训10余期,累计培养文艺创作、表演等各类文化人才300余人、文艺志愿团队20余支。

(三)树牢安全理念,聚力保护传承,文遗发展根基持续稳固。一是注重传承创新,非遗工作卓有成效。精心打造中卫滩羊地毯国家级生产性保护基地、国家级非遗建筑彩绘研学基地等一批生产和展示基地,高标准完成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复核评估、沙坡头区第一批非遗工坊评审工作,新评选何滩流水席工坊等非遗工坊10个。开展首届沙坡头区非遗工作培训班,累计培育各级非遗传承人50余人。持续开展非遗少年培育计划,举办中小学非遗进校园特色成果展,打造中卫二中烙画、版画、中卫九中皮影、中卫一小民间彩绘等校园非遗品牌15个,促使社区、学校成为非遗保护的坚实基地,不断塑造“老中青”人才梯队。举办参与“我是家乡带货王”“我在沙坡头带好货非遗专场”等文创产品直播,造就非遗扁豆子面、宁夏仿古瓷、黄河瓷等多个直播间“爆品”,推动新媒体助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中卫浮雕等4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和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等4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常乐豆腐制作技艺、地毯图案装饰技艺等沙坡头区8项非遗项目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沙坡头区4名非遗传承人被评为自治区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二是聚力保护传承,文物工作取得突破。积极克服人员、编制紧张的制约,争取挂牌成立沙坡头区文物局,在全区创新探索“市派沙驻”文化执法队,文化“市区一体”联动执法新体系。开展沙坡头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已实地调查复查明长城、高庙等不可移动文物298处,完成98%,新发现文物33处,争取11月底前完成三普野外实地复查,12月底前全面完成新发现文物的野外普查工作。坚持“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全面摸排梳理文物“两线”范围违法违规建设问题,动真碰硬推动文物历史遗留问题整改,聚焦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违法违规建设问题等重点,联合市文管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全面摸清底数,联动整改,目前已整改涉长城专项整治问题7个,日常排查问题8个,涉其他文物问题6个,真正形成真改实改的从严态势。常态化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8”长城保护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文物保护大讲堂、徒步长城捡拾垃圾公益活动、主题宣传片展播等宣传活动50余场次。三是强化行业治理,文旅执法有序开展。持续深化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KTV、网吧等文娱场所管理,坚决杜绝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播放违禁曲目等问题发生,督促娱乐场所依法规范经营。扎实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多部门联动严查损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有效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4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旅场所130余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3份,约谈不规范经营场所1家,年度开展执法办案12个。

(四)坚持以民为本,推进全民健身,体育强区建设持续有力。是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健全。高标准完成沙坡头区柔远镇多功能运动场、沙坡头区镇罗镇全民健身广场、沙坡鸣钟健康步道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多功能运动场2个,改造提升健康步道10.3公里,为乡镇配置健身路径200余件、智慧化健身路径2套,进一步夯实体育设施基础,推动体育设施建设成果全民共享。二是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样。突出抓好全民健身工作,将体育与旅游资源、传统文化、节事活动等有效衔接,举办2024星星故乡·宁夏沙坡头半程马拉松、“奔跑吧·少年”中国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青体联杯”全国城市联赛(宁夏沙坡头站)、宁夏第十一届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10余场次,吸引10万余名体育爱好者参与。组织120余人参加宁夏第七届农民篮球争霸赛决赛、宁夏石榴籽杯体育节暨村BA大赛、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暨宁夏农耕大赛等赛事,获得第一名3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3个,第4-8名5个的优异成绩,培养健身气功、太极拳、体育舞蹈等项目国家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9人,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愈加浓厚。三是体教融合发展不断深入积极发挥体教融合示范学校、传统体育特色学校等示范作用,打造中卫市第四中学射箭、第十小学篮球、第十一小学足球、东台学校篮球等特色体育项目10余个,推动“一校一品”向“一校多品”特色发展。大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承办自治区2024年青少年射箭、乒乓球锦标赛,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跳绳大赛、中小学生“五球”联赛等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组队参加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宁夏赛区)、自治区青少年锦标赛、青少年跳绳比赛、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等重要体育赛事,取得金牌7个,银牌14个,铜牌12个,第四至第八名46个,进一步增添青少年体育发展活力。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紧紧围绕一条主线,推进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主线,深挖“文旅体促消费”潜能,持续开展沙坡头区文旅体消费季活动,办好星星的故乡·宁夏沙坡头金蛙国际艺术节、星星的故乡·宁夏沙坡头半程马拉松、全国啦啦操大赛、全国广场舞大赛、“星星少年”全国少儿模特大赛等品牌节事活动,持续叫响“坡好玩”“坡好吃”“坡好眠”“坡好品”“坡好行”等文旅要素品牌价值。整合自然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美食等资源,推动景村深度串联,扶持鸣钟村、长流水村、何滩村、鸣沙村等差异化开发亲子研学、体育竞技、农文旅体验、乡村非遗、特色美食品鉴等旅游项目和产品业态。支持引导长流水村、寺口子景区等做大做强亲子体育拓展竞技等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和拳头产品,争创国家级体育示范和“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二是着力推动两业发展,持续提升文化旅游发展成色。聚焦“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文化兴盛沃土”目标任务,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紧抓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机遇,制定《乡村新型民宿和乡村新业态创新发展扶持办法》,组建沙坡头区新型乡村民宿小院联盟,推动民宿联盟抱团发展经济,引导民宿主体拓展培育星空露营、沙漠野奢、亲子研学等特色旅游产品。举办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广场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200场次,策划创作3—5个能够充分展现沙坡头区文化特色的原创性精品文艺节目。丰富“文化+”“非遗+”“演出+”等业态,以街区、商圈、非遗工坊为重点,打造一批在全区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沉浸式演艺、非遗工坊、小剧场等综合性、专题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鼓励沙石画、滩羊地毯、黄河瓷基地开发研学课堂、体验馆等文化服务内容,集中展示沙坡头区非遗、民俗等特色文化,丰富沙坡头区文化市场。持续开展“非遗少年”培育计划,利用课后服务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动校园非遗品牌“一校一品”。

三是全力推进三个“一批”,不断夯实文旅体高质量发展基础。实施一批重点文旅体项目。巩固深化“A级景区+旅游拳头产品+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格局,以项目建设和市场主体为抓手,加快落地黄河常乐胜境农文旅融合项目,保障沙坡头南岸半岛康养旅居中心、康养酒店、黄河宿集二期等高端民宿项目顺利实施,积极争取沙坡头区村级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柔远镇夹渠村多功能运动场等项目,推进文旅体投资扩量增效。打造一批示范性基地。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转化力度,推动沙坡头区非遗项目库和人才库动态更新,推动中卫好礼旅游商品及非遗文创中心投入运营,打造国家级建筑彩绘展示基地、娱岛黄河古瓷研学旅游等一批示范性文旅融合产业基地,促进特色农副产品、非遗手造走向旅游市场。引育一批文旅人才。积极探索“艺术乡创”沙坡头区模式,实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扶持项目,引导外地创意设计企业、设计师、在地高校以及返乡创业大学生、非遗传承人等“新村民”入乡进村驻村帮扶指导乡村建设,积极探索专题研学、政府考察和文旅培训市场化托管运营服务新模式,与乡村共建、共享、共育,不断构筑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发展新高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新媒体
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