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滨河镇槐树北巷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推出党员“ABCD”分级管理模式。该模式立足社区党员实际,精准施策、分类管理,有效激发了党员队伍活力,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
立足实际,精准画像,夯实分级管理基础。
槐树北巷社区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直管党员149名。面对党员队伍结构呈现的特点(男性党员占比71.14%,60岁以上老党员占比51.68%,高中及以下学历党员占比51.01%),社区党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入走访调研、问卷调查、个人申报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党员年龄结构、身体状况、专业特长、参与意愿、流动性等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科学设定分级标准,将党员精准划分为A、B、C、D四类,为精细化服务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分类施策,精细管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社区党委坚持“因人而异、因类施策”原则,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特点,量身定制管理服务方案:
聚焦“A类”骨干,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对43名政治素质高、身体状况好、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A类党员,重点发挥其“领头雁”作用。组建由老党员骨干牵头的政策宣传队、矛盾调解队、环境整治队等“专业服务队”,深度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治安巡逻、文化宣传等重点工作。同时,积极推行“传帮带”机制,鼓励老党员与年轻党员结对,传授经验方法。截至目前,A类党员骨干累计参与社区服务50余人次,牵头清理卫生死角37处,组织策划文艺活动10余场次,有效引领社区建设。
激活“B类”主体,推行积分激励管理。对80名具备参与条件、但作用发挥尚有提升空间的B类党员,实施“积分管理制”。明确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积分细则,将积分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此举显著调动了B类党员的积极性,线下活动参与率较实施前提升45%,在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中累计发放资料3000余份,覆盖居民2000余人次。
关怀“C类”长者,传递组织温暖关爱。对16名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的C类老党员,重点提供组织关怀和暖心服务。建立常态化探访机制,定期上门了解需求、解决困难、传递组织温暖。同时,尊重老党员意愿,灵活邀请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参与社区事务,如分享红色故事等。关爱小组累计开展探访服务10余次,有效增强了老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联通“D类”流动,织密线上管理网络。对10名流动性较强的D类党员,着力构建“线上”联系纽带。依托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及时传达政策精神、社区动态。建立线上交流群组,开展线上学习活动50余次,鼓励党员线上建言献策、分享经验,要求定期汇报思想动态,确保“流动不流失”。现已有2名D类党员反馈了外地先进经验,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严督实考,闭环管理,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为确保分级管理取得实效,社区党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四类党员在参与活动、作用发挥、遵守党纪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对表现优异的党员予以表彰激励,对表现欠佳的党员及时开展批评教育、帮助整改提升。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形成了管理闭环,有效保障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持续性。
成效显著,启示深刻,谱写基层治理新篇。
党员“ABCD”分级管理模式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四类党员各展所长、各尽其能,A类骨干引领在前,B类主体活力迸发,C类党员感受温暖,D类党员心系组织,形成了强大的“红色合力”。社区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党员在环境整治、治安维护、文化繁荣等领域的带头作用,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社区环境卫生、治安状况、文化氛围明显改善,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速形成。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持续增强。精细化、个性化的管理服务,使党组织与党员的联系更加紧密,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显著提升。党员队伍内部互学互鉴、团结协作氛围浓厚,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有力强化。
槐树北巷社区党员“ABCD”分级管理模式,是滨河镇党委加强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下一步,滨河镇党委将继续指导各村(社区)总结经验、创新方法,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建设和谐幸福滨河贡献更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