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与基层治理创新的时代交汇点上,滨河镇新河社区以“非遗活态传承”为突破口,创新推出“薪火龙狮少儿营”项目,通过构建“阵地建设-人才汇聚-专业教学-长效发展”的完整生态链,将龙狮非遗技艺转化为浸润青少年心灵的文化养分,探索出一条兼具文化厚度与民生温度的非遗传承新路径。
空间焕新,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馆。新河社区以新墩D区为圆心,整合分散的社区资源,通过“空间革命”构建起非遗传承立体矩阵。儿童之家化身“龙狮技艺研学馆”,陈列着不同流派的狮头模型与制作工具;妙姿舞蹈室配备专业音响和全景镜面墙,学员可实时观察动作细节。通过“空间再造+资源整合”,构建起传统技艺传承的硬件支撑体系,让传统文化有了落地生根的“家”。不仅满足教学需求,更让非遗文化从书本走进现实,成为青少年可触、可感的鲜活存在。
双线引航,点燃青少年传承龙狮文化热情。为吸引更多青少年加入非遗传承队伍,社区创新采用“线上引流+线下深耕”的立体化招募策略。精心制作《龙狮少年成长记》系列短视频,通过视频号等线上平台进行发布,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片段与学员成长故事,引发居民广泛关注。线下,社区干部化身“非遗宣传员”,开展“敲门行动”,深入走访辖区300余户家庭,邀请家长和孩子现场体验。经过两周的努力,成功招募32名学员,既有热衷运动的“活力健儿”,也有钟情传统文化的“国风少年”,涵盖小学生到初中生各个年龄段,形成了梯队式传承群体,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鲜活力量。
名师育魂,解码非遗技艺的文化密码。“薪火龙狮少儿营”特邀国家一级舞龙舞狮教练组建教学团队,构建起“技艺学习-文化浸润-精神传承”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在动作教学中,以“阶梯式教学法”拆解非遗技艺内核:从舞龙“游、穿、腾、跃”基础步法到舞狮“喜、怒、哀、乐”神态管理,系统还原非遗技艺精髓。教学中融入龙狮文化溯源讲解,诠释“龙蕴团结奋进之魂,狮承吉祥勇毅之魄”的精神内核,让学员在动作习得中感悟团结奋进、勇毅笃行的文化基因。学员贾禹泽说:“参加了培训班,才知道舞龙舞狮每次跳跃都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次摆头都承载着先辈的智慧”。
长效发展,构建非遗传承生态系统。目前“薪火龙狮少儿营”已开展8期沉浸式课程,培养出2支初具表演水平的少儿龙狮队。面向未来,新河社区规划了“三维发展路径”。在展示层面,计划举办“社区非遗大舞台”,邀请专业团队与少儿营同台表演,形成代际传承互动;在传播层面,通过公众号、视频号发布精美图文视频,生动展现龙狮表演的震撼场景和文化魅力;在融合层面,策划“龙狮文化进校园”活动,将龙狮训练纳入学生的课外实践课堂,建立“非遗传承人才库”,对表现突出的学员进行重点培养。
从社区空间的匠心改造到文化生态的系统构建,新河社区以创新实践重新定义非遗传承的发展路径。“薪火龙狮少儿营”的探索,不仅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力量,也为基层文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鲜活样本。新河社区将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让非遗文化真正“活”在当下,“传”向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