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党建引领聚合力 产业赋能添动力——常乐社区“四维融合”擘画乡村振兴幸福图景
时间:2025-04-28 来源:沙坡头区常乐镇人民政府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常乐社区以党建为纽带,锚定“产业兴、就业稳、文化活、治理优”发展目标,创新构建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服务联享、数字联通的“四维融合”发展体系,通过做强豆腐产业链、擦亮“全国充分就业社区”金招牌、培育云端新业态、深耕文化惠民工程等系列举措,蹚出一条“家门口就业有保障、特色产业有奔头、乡村生活有滋味”的振兴之路。

一、党建联合体激活组织动能

常乐社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体系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动能,以“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治理联动”为着力点,创新构建“一核多元”区域化党建格局。通过建立“三项机制”切实强化组织引领:一是充分发挥社区联合党委的共驻共建作用,与常乐卫生院等5家驻区单位签订战略共建协议,建立联席会议、项目认领、考核评价制度,形成“群众点单—党委派单—支部接单—群众评单”服务闭环,年内精准实施困难群体帮扶、就业岗位开发等4个民生项目;二是建立“党建融基层、融民生、融共建、融创新”的融合式党建工作法,通过资源共享、活动联办、互帮互学等方式,组织开展“同上一堂党课”、医疗知识宣讲、安全生产培训等活动12余次;三是突破行政边界组建中片灌区党建共同体,建立“周碰头、月调度、季观摩”协调机制,整合3个村(社区)的党建资源、产业要素和人才力量,打造集非遗传承、生产加工、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真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实现了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二、豆腐产业链撬动经济杠杆

常乐社区立足百年非遗“常乐豆腐”传承优势,以三产融合为突破口,创新构建“跨村联建+产业联盟”发展模式,针对传统豆腐产业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的痛点,牵头联合常乐村、大路街村组建中片灌区党建共同体,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充分调研宁夏永宁、陕西榆林豆制品深加工基地的基础上,制定常乐豆腐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投资50万元改造标准化生产车间,引进自动化豆腐皮生产线、智能恒温豆干机等设备4台(套),开发豆腐皮、素鸡等产品,实现由初级加工向休闲食品、预制菜品的价值链延伸。

三、就业优先战略擦亮国字号招牌

常乐社区以“全国充分就业社区”创建为抓手,创新“1+2+X”工作法,构建“技能提升+岗位开发+精准服务”三位一体就业促进体系,建立健全辖区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库,详细记录其自身优势、就业意愿等所需所求,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和创业指导培训,定期收集、筛选、推送本地企业用工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政策”“送岗位”的就业援助服务,双向拓展就业渠道,如针对有工作能力又因照料老人、病人等没法外出工作的失业人员,引进制作花圈等家庭手工作坊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同时,充分发挥常乐集市地域优势,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创办投资少、见效快的个体经营,实现自主就业。今年以来,暖人心送政策200人次,高质量送岗位15人次。

四、云端新农人开拓发展空间

社区干部张红玲先试先行,率先将自家三十年的老院落,改造为沉浸式“五六十年代记忆博物馆”,巧妙复刻搪瓷缸、煤油灯、挂历等时代符号,用手机镜头架起城乡对话的桥梁,让老院落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既留住“粮票换鸡蛋”的乡愁记忆,又生长出电商直播的创新枝芽,短视频平台累计发布作品160余条,观看量超50万人次。下一步,常乐社区将以“老院新生”为核心,构建“数字赋能+文化传承”的振兴体系,开发“年代闯关游戏”、豆腐制作体验等特色项目,通过抖音、小程序等平台推广常乐豆腐制品、高滩胡麻油等特色商品,让百年非遗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

五、文化润心工程凝聚乡风文明

    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党支部书记带头充分挖掘和发挥社区资源,成立了社区传统秦腔队、舞蹈队、健身操队等文体活动队伍8支,开展“雪月梅柳开新春 猜灯谜闹元宵”“让沉睡的文物说话 文物普查在路上”等活动,同时,依托社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中心,成立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文体活动志愿者服务队等5个志愿服务队395人,精心培育“关爱老人 托起幸福夕阳红”暖心志愿服务项目,建立社区网格员服务联系制度,发放联系卡800余张,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居住环境、就业增收、健康医疗、社会帮扶等急难愁盼问题12余件,切实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引导党员群众倡树文明新风,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常乐社区蹚出的这条乡村振兴之路,既保留了黄土高原的淳朴本色,又注入了数字时代的创新活力。未来,常乐社区将继续以“组织联建”为根基、“产业联兴”为引擎、“服务联享”为纽带、“数字联通”为翅膀,在广袤的塞上江南续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新篇,真正让“常乐”之名照进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新媒体
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