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迎水桥镇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工作标准。一是高点定位抓规划。对标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镇,把全镇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依托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地形地貌,高标准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力求“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二是明确目标抓推进。制定了《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提出了“争做全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村)”的目标,梳理任务5大项、10小项,确保圆满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三是典型引领抓带动。围绕传统文化、生态发展、乡村旅游,先后打造了何滩、夹道、鸣钟3个乡村振兴典范,以点带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突出重点,补齐工作短板。一是以科学分类实现改厕治污一体推进。按照“集中下水道收集型、三格化粪池式节水防冻型”等模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推动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化,截至目前,完成农村旱厕改造2284户。二是以市场化手段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题。深入推进农村环卫服务市场化运营,围绕村庄清扫保洁、垃圾分类收集及转运处理,采取“明查”和“暗访”的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卫运营服务公司督查考核力度;利用乡村现有积分超市,对农户垃圾进行回收并给予积分奖励,提高农户垃圾分类积极性。三是扎实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行动。围绕镇域特色、村域特点,着力推进村边、路边、宅边、渠边、田边“五边绿化”,持续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农村人居环境由“一处美”变成“处处美”。四是以“清洁能源改造”实现一招多效。大力推进“煤改电”工程,积极开展“煤改电”项目政策宣传,因地制宜、能改尽改,干好这项暖心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农户690户。
坚持常态长效,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农村垃圾治理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保洁公司和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工作,严格工作纪律,按时着装上岗,及时清扫保洁。切实加强镇村双重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对各村居进行巡查检查督导,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全镇人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二是建立农户门前“三包”和美丽庭院的评价机制。加强“爱心超市”兑换与“美丽庭院”评选相结合,建立长效“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兑换机制,农户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共创建“美丽庭院”2498户,其中市级70户,创建率达89%。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