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组建沙坡鸣钟党建共同体(融合发展区) 绣出乡村振兴“锦绣图”
时间:2023-06-20 来源: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人民政府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迎水桥镇立足镇村实际,统筹考虑产业发展、资源分布、组织基础等因素,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联合创办沙漠星空生态农业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建在共同体、产业兴在共同体、农民富在共同体、乡村美在共同体的“四共”发展思路,打造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以“一核两维三区四联五制”为载体,联合组建沙坡鸣钟党建共同体(融合发展区),打破就村抓村理念,实现抱团共进、组团共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突出“一核”示范引领。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核心,建立党建共同体(融合发展区)联合党委,建立“1+1+N+X”组织体系架构,即一名共同体党委书记、一名副书记,N名共同体委员、X名共同体成员及储备干部岗,为规范化运行提供人才支撑;以办公模式独立化,高标准打造集人才服务、项目洽谈、政策宣传等服务为一体的合作社办公室,为实体化运行提供现实路径;以考核指标融合化,突出田园综合体融合共进共荣考核原则,凸显各村产业抱团发展和联动攻坚做实事惠民生两项考核内容,为实体化运行提供刚性约束。

聚焦“两维”夯基惠民。聚焦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两个维度,推行“3+N”(3为特色旅游、特色种植、特色餐饮,N为农户)发展模式,打造沙坡头区乡村振兴体验中心、碱碱湖美食街、特色瓜果采摘、林下鸡养殖、亲子研学等田园综合体项目,不断拓宽集体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成功举办沙坡头区乡村旅游节暨鸣钟村开街仪式、沙坡头区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暨乡村亲子文化旅游节,累计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预计2023年每村集体收入较上年增加1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2000以上,三村协同发展乡村旅游新格局逐步形成。

打造“三区”产业融合。引进苏醒等专业人才,整合三村资源优势,推进产业联育、品牌联创。将沙坡头村原有的52家民宿进行提档升级,建成集娱乐、观光、餐饮、住宿、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休闲康养区利用鸣钟村废弃学校、闲置农房、果园、空地等资源,打造集星空研学基地、萌宠乐园、美食街、劳动实践基地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鸣沙村依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片,实施“驻村艺术家行动”,重点打造以制埙、剪纸、文创、玫瑰花种植等为一体的美丽宜居区

聚力“四联”互促共进。产业联育,构建乡村振兴“聚能环”。统筹考虑区域内资源互补性,因地制宜编制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规划,突出发挥产业强村、经济强村、治理强村区域带动作用,助推田园综合体强势发展。治理联抓,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建立“党建共同体+网格+党员中心户”治理模式,吸纳党员网格员、纪检委员、“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力量担任党建共同体(融合发展区)调解员,建立矛盾调处机制和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0余件,调处化解40余起,社会治理水平和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服务联享,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设置人才振兴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法律服务工作站等平台,打造便民服务“十分钟生活圈”。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助老扶幼服务队、巾帼英雄服务队等多支队伍,开展特色活动20余场次,打造家门口的“综合服务体”。品牌联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精心设计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品牌LOGO,持续宣传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发展成果,引进网红博主宁夏丹丹进驻碱碱湖美食街,不断扩大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品牌效应。

坚持“五制”责任落实。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固定一天,召开一次由党建共同体(融合发展区)党委委员和共建村企骨干参加的会议。实行集中办公轮班制度,采取在党建共同体(融合发展区)党委集中办公与在共建村企驻点办公相结合的方式,每天固定安排人员轮班值班。实行协调联动攻坚制度,对田园综合体项目中的环境整治、违建治理等重点任务,成立由党建共同体(融合发展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具体包抓,相关进驻执法力量和相关村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专项攻坚小组,集中突破解决。实行工作分工负责制度,明确党建共同体(融合发展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的职责分工,分别负责重点工作项目,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管理。实行工作通报制度,党建共同体(融合发展区)党委定期向镇党委报告工作情况,并向有关村党组织和党员群众通报工作进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新媒体
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