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百万移民致富行动开展以来,常乐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中卫市及沙坡头区各项决策部署和咸辉主席调研康乐移民区讲话精神,对标自治区“四大提升行动”,立足镇域资源,统筹谋划推进、狠抓工作落实,以移民致富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工作为统领,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常乐镇“3311””乡村振兴发展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强组织、夯基础、优环境、促发展,奏响了“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号角。
常乐镇位于沙坡头城区西南部,镇域面积79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7万户2.9万人,下辖“十二五”生态移民安置区1个,共安置移民1586户7168人。截至2020年底,全镇869户3918人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销号,康乐、思乐、海乐、黄套、熊水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21年辖区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工资性收入占73.8%,经营性收入占11.5%、财产性收入占3.7%,政策性收入占11%。工资性收入为移民群众当前收入的主要来源。
为实现年移民群众收入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2021年以来,康乐移民区因地制宜,厚植优势、夯实基础、依托资源,持续完善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不断夯实移民村“户均5头牛,1名稳岗就业劳动力”的致富振兴目标基础,着力构建“种养业规模化发展、一二三产融合互补、个体商贸经济繁荣活跃”的移民区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是厚植优势,引领养殖产业提质增效。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才有奔头。依托优势产业基础,围绕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立足移民区肉牛养殖、饲草种植、劳务输出、货物运输产业基础和特点,概算投资800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和基础实施项目10个,强化特色种养业之间的融合互补,重点打造移民区“万亩饲草种植”和“万头肉牛养殖”两大基地。依托自治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常乐镇积极协调,引进上海光明牧业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全产业链及饲草种植项目,建设万头奶牛示范牧场,打造万亩优质饲草基地。光明乳业智慧牧场第一批、第二批5000头奶牛已入园养殖,康乐村承包到户土地2346亩,现已全部流转光明牧业种植饲草玉米,盘活了康乐村土地资源。借鉴贵州黄牛集团“六方合作”模式,对移民村养殖园区进行改造提升,投资1.2亿元,实施康乐生态移民区新建万头肉牛养殖场项目,探索建立“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养殖小组+养殖户”的肉牛养殖模式,截至目前,康乐移民区现有集中养殖园区6个,存栏肉牛1700余头,存栏羊4500余只,逐步形成“产供销、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市场共创、风险共担、利益共创、实惠共享”的发展目标,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二是夯实基础,推动运输产业扩规壮大。自2013年来自蒿川乡、海原县李俊乡、九彩乡等地的“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以来,广大移民群众发扬“壮思风飞,敢拼敢闯”的精神,互帮互助,勇闯市场,大力发展大型货车运输产业,截至目前,康乐移民区共有大型半挂货车300余辆,交通运输从业人员380余人。近年来,常乐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三座黄河大桥连通两岸,定武高速毗邻常乐,338国道、205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独一无二,货运资源禀赋充足。常乐镇不断夯实基础,综合为民服务中心和数字乡村建设,对接物流公司,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为康乐移民区大货车司机及时提供货运信息、法律维权、政策咨询等服务,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并修建大型停车场3处,规范大货车停放秩序,推动运输产业扩规壮大,助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
三是依托资源,促进劳务产业赋能升级。坚持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城乡经重要举措,在加强劳务对接、推进组织化输转、扶持就业创业等方面聚力攻坚,促进劳务产业赋能升级。康乐移民区现有劳动力3669人,实现就业2350人,稳定就业人员705人。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凝聚强劲发展动力,依托劳动力资源,紧紧抓住周边企业用工需求,与科豪陶瓷、恒泰元养鸡场、赛鸽公棚、洁利雅洗涤有限公司、进宝香厂等企业和扶贫车间积极对接,帮助群众就近就业,目前,科豪陶瓷、恒泰元养鸡场、赛鸽公棚等企业和扶贫车间就近解决200余名移民稳定就业,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聚焦劳动力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成立了中卫市海龙劳务有限公司(海乐村),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依托每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在建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等重大项目和行动,按照相关要求和程序,输出转移劳动力,既满足在建项目工程用工需求,又有效解决移民群众务工就业,让广大移民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建设完善移民区就业服务站,引进物流平台,有组织化组织移民区货运和劳务发展,实施海乐村扶贫车间改造提升项目,盘活康乐农贸市场,发展商贸个体经济,有效拓宽移民群众增收渠道。借助劳务技能培训,加强前期调研摸排工作,充分了解当前用工需求、薪资状况和群众意愿,及时与培训主管部门协调对接,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同时,密切关注就业招聘信息,有针对性的加强就业务工信息的收集、推送,引导广大移民群众多渠道、多形式务工就业,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