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常乐镇枣林村笔直的水泥路上,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路边种植的树木郁郁葱葱,平整开阔的广场上篮球架和各类运动器械应有尽有。凉亭下,几位村民正聚在一起聊天,宣传栏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民公约”“孝老爱亲”等字样十分醒目……
近年来,常乐镇党委、政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深化开展村庄“清脏治乱”行动,积极改善村容村貌,营造整洁、优美、舒适、和谐人居环境。
厕所革命|“村里臭味没了,苍蝇少了”
“我家旱厕不能拆,还要用来浇菜呢!”,我镇推动“厕所革命”工作时,很多沿用一辈子农村旱厕的群众想都不想,一口回绝了上门劝说改厕的村干部。厕所问题是事关百姓福祉的大民生,为做好这项工作,镇村干部们进村入户,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出发,一对一上门讲政策、讲好处。从厕所配备最为薄弱、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地方入手,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次接着一次干,一件接着一件抓。经过镇村干部的努力,目前,全镇完成改厕1400户。
“臭味没了,苍蝇少了” “发展美丽乡村也有底气了”……村民们的心里话,折射出了“厕所革命”的民生热度。
垃圾处理|“村里的环境卫生变得干净多了”
走进各个村居,经常可见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有的在捡拾垃圾,有的在铲除杂草,将村舍周围、沟渠路边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扮靓了村社的新风貌。今春,常乐镇组织17个村(居)党员干部、志愿者500余人,全面清理村庄巷道、河道沟渠、房前屋后等卫生死角,规范庭院及房前屋后“三堆”,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300余吨、村内沟渠40余公里、畜禽粪污养殖等农业生产废弃物9.6万吨,拾捡残膜600余吨。
垃圾能否及时处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常乐镇以农村垃圾处理为抓手,积极探索深度保洁创新模式,在各行政村配备垃圾清扫车及垃圾清运车74辆、专兼职村庄保洁员57名,改变传统保洁模式,以“人机清扫”结合的模式,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不落地”。同时,参照枣林经验,积极在各村(居)推广落实“户收集,村转运,镇考核”保洁模式和“定时收集,一次三分,源头治理”的深度保洁长效机制,号召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形成积分奖励政策引领、社会全面参与、农民自治管理的新格局。
“近两年,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乱倒垃圾的现象非常严重,一到夏天,垃圾臭味呛鼻。”枣林村党支部书记韩龙说,在沙坡头区各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里拆危房、修厕所、治垃圾,现在村里环境卫生变得干净多了。
拆旧增绿|“屋里屋外,干干净净,住着也舒坦”
今年,常乐镇将村庄美化与植绿增绿相结合,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乔灌结合”的要求,抓好拆除空地、房前屋后、主干道路等区域植绿增绿,村庄绿化栽植云杉、香花槐等苗木。同时,对村庄清洁行动投入大、整治任务完成好、成效突出的行政村给予奖励。
村民家房前屋后堆积的垃圾已被清除,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草树木。村民家中卫生间已经由旱厕改成水厕,厕所墙壁、地面都铺上了瓷砖。“屋里屋外,干干净净,住着也舒坦!”对于整治后的农村环境卫生,村民们说出了心里话。
此外,常乐镇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充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发展,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抓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扎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