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傍晚,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部局部突降短时强降雨,雨势如注。沙坡头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的指令刚下达,2700余名党员干部闻 “汛” 而动、迅速出击——兴仁镇兴盛村全体干部踩着泥泞冲向过水路面、河沟道等风险隐患点,此时该村降雨量已达38.9毫米。而气象预警显示,未来3小时兴仁镇、香山乡、常乐镇降雨量将超50毫米,全区累计降雨可能突破110毫米。此刻的沙坡头区大地上,一道道 “红色堤坝” 迅速铺开。
17时37分,沙坡头区气象台发布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接到应急响应指令的15分钟内,各乡镇主要领导全部到岗带班值守,“乡村大喇叭 + 入户敲门” 双机制同步运转,预警信息直抵每一户群众。
随着南部雨势增强,山洪沟道水位持续上涨。党员干部们逆向冲锋:沙坡头区水务局、住建和交通局、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单位党员干部分片作战,有的封堵外排涵洞防止倒灌,有的蹲守下水道、边井全力疏通,确保城区排水“生命线” 畅通。各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对水库塘坝、主要沟道、低洼路面等拉网排查;交通部门党员则对洪水过境的农村公路、主要沟道落实隔离阻断措施,24小时值守疏导……
“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冲锋在前,不能让群众家里进水,房屋受损,要以共产党员的韧劲参与到我们的防汛救灾当中来。” 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党员汪琳琳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脚下的球鞋早已被泥浆浸透。
截至8月3日23时,沙坡头区共安全转移受灾群众 131 户 863 人,同步完成光伏发电、矿山修复治理、农村公路等 11 个项目 7563 名人员、1597 辆车辆的撤离,实现 “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面对突发山洪,兴仁镇兴仁小学家属院同样险情紧急。因家属院地势最低,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兴仁镇党员干部们逐门逐户排查转移群众。“现场道路积水、群众院落进水,情况危急。”党员干部排查中发现10余户农户中8户有常住人口,院落积水距房屋仅不足10公分。“群众安全第一!”大家当即开展劝离工作,7户群众顺利转移,仅剩1户独居的产妇行动不便被困——院内积水已深达1米多,车辆无法进入。
危急时刻,兴仁镇武装部长黄帅迅速部署:调派挖机紧急排涝,抽排巷道及院落积水,同时协调卫生院、派出所借来担架、被褥等物资,组织人员护送转移产妇。党员干部合力将产妇抬上担架,蹚水送至皮卡车上,于当晚9时30分安全转移至地势较高的邻居家安置。
产妇的丈夫刘启礼和妻子团聚后,感激地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说:“我们家是种枸杞的,平时特别忙,没有时间照顾我媳妇,今天媳妇一个人留在屋里就遇上了大暴雨,多亏了镇干部下来及时把我媳妇安全转移,太感谢了。”
下午6时,香山乡三眼井村雨量监测点发出超警戒警报。接报后,乡干部与村 “两委” 成员立即冒雨行动,逐户排查受山洪沟威胁的 8 户 21 名群众。
当时雨势急、山路滑,干部们有的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有的帮着提行李,有的主动背起年幼孩童。8户人家中最远的距村部有十余公里,干部们互相搭手蹚过泥泞,1个多小时后,21名群众全部安全抵达村部安置点。
“雨大得吓人,刚撤离不久,屋后的水沟就冲下来泥石流,幸亏干部来得及时,硬是把我背上了车……” 安置点里,村民李凤兰坐在行军床上反复念叨着感激的话。
转移完成后,三眼井村党支部书记张生湖带着干部们又绕山沟巡查一遍,确认无滞留群众才返回。雨渐停时,安置点的灯依然亮着,干部们来不及喝口热水,继续投入到排查隐患、分发物资的工作中。
风雨洗礼后的清晨,党旗愈发鲜红。这抹红色,映照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誓言,也映照着 2700 名党员干部与万千群众的平安约定——在每一次危难时刻,他们始终是挡在群众身前的那道 “红色堤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