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沙坡头区非遗少年在2024年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展中绽放异彩
时间:2024-07-01 来源:沙坡头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非遗少年的成果展示

6月29日,“黄河流韵·非遗焕彩”2024年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在银川顺利开幕,本次活动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来自沿黄九省精品非遗项目精彩亮相。沙坡头区非遗少年作为唯一一个青少年非遗传承人队伍,带着玉米皮编织、粘贴画、葫芦烙画、剪纸等多个非遗技艺,代表宁夏参展,非遗少年们通过现场制作、精彩讲解获得观展群众一致的好评。

葫芦画艺术又称烫画,烙画、火笔画,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汉族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中卫市第十一小学通过校内社团组建,努力将非遗文化进行传播、起到文化育人的功效,让学生容易接受、易于形成共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学校依照学生年龄特点,对课程进行了整合,开设葫芦烙画基础入门课程,社团课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葫芦画技艺在校园传承下去。



玉米皮编织、粘贴画作为我国非遗传统工艺美术的组成部分,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接近原始,源于生活。中卫市第十三小学“艺美”工作坊让学生通过在校劳动基地种植玉米、了解玉米成长过程、参与玉米收割、学习制作技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待丰收后,将玉米皮采摘下来,经过破皮、筛选、漂水、晾晒、染色、熨烫等工序,运用科学原理,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先后创作了以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人物花鸟、儿童画、五十六个民族等为题材的玉米皮粘贴画,并结合多样的编织手法造型妙手生花,做成健康环保的玉米皮蒲团、桌垫、地垫、笔筒、小动物、花艺等工艺品。




小小非遗讲解员

非遗少年王沫溪表示,参加非遗技艺的学习始于好奇心,喜于制作的丰富性和创造性,还让我们明白葫芦文化和剪纸等文化渊源,在制作过程中,能完全沉浸于艺术创作和文化感受,整个学习过程受益匪浅。学生家长也表示,学习非遗技艺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提高了孩子的艺术审美,丰富了孩子的艺术生活。



近年来,沙坡头区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课堂,既展现各个学校的教学特色,又达到传承非遗文化的目的,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增强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未来,沙坡头区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挖掘黄河流域非遗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提升非遗作品创意研发水平,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非遗的推广和普及,让更多人爱上非遗、保护非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新媒体
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