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小麦的种植不同于我们平常种植的‘永良四号’,它的施肥标准、种植间距都有所不同,种植间距最宽30厘米,最窄15厘米……”近日,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农”字号人才工作站实训基地,农业专家与种植大户们有讲有听,有说有笑,有问有答,田间地头变身“田间课堂”。一次次“头脑风暴”背后是沙坡头区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凝聚人才合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在基层的生动体现。中卫市农技专家鲁长才带领种植大户们在镇罗农文旅融合示范园内,从一颗颗小吊瓜、草莓入手,探讨着日光温室维修改造后的显著优势。
镇罗镇的土质特点和气候条件是怎样的,茄果类作物肥料配置都有哪些,作物生长有哪些必需营养元素……大棚内,鲁长才将一个个“锦囊妙计”掰开揉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活灵活现,种植户们听得频频点头,啧啧称赞。“今天我是一直竖着耳朵听,生怕错过哪句关键点没听到。真的很实用,有幸能听到农技专家为我们现身说法,解决了许多之前在种植生产中的困惑,有一种为我们‘开小灶’的幸福感,受益匪浅!”种植户张江平说。来自中卫市新天地瓜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张江平,主要种植新品种番茄、草莓等作物。这次田间地头的实战培训,可谓专业对口,让张江平听了个“饱”。“回去后,我对于发展新型农业精细化有了新认识,方向也更加明确。”
“镇罗镇大力发挥‘农’字号人才工作站引擎作用,持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人才服务,加大对乡土人才的‘充电’力度,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镇罗镇组织委员李娜说。据了解,这次镇罗镇“农”字号人才工作站第二期理论培训讲座活动,共有20余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种植大户参加。在沙坡头区,像这样将“理论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早已不是新奇事儿。
沙坡头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沙坡头区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人才效能。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申报专家服务基地、人才小高地12个,以载体建设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选派26名“三区”科技人才到26个移民安置村进行“一对一”定点精准帮扶。动态调整科技特派员223个,累计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94项,培育科技示范户539人,培训农户3695人。未来,将有更多从土疙瘩中成长起来的“农”字号人才,在卫宁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