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石画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董玄宰的藏品,经历了明清两代的繁荣,到了民国时期,它已在西北地区的民间广为流传。”沙石画项目传承人田惠君说道。
位于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石画市级保护基地,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这里的沙石画作品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生动的表现力,将沙石转变成飞鸟、骆驼、花卉等栩栩如生的形象。
在田惠君的手中,普通的黄沙、黄河石、山石以及多彩矿砂等材料,通过中国画水墨技法的渲染,再加上特制黏合剂的作用,变成了画布上的背景。接着,利用黄河水纹石或戈壁石材,经过精心设计与构建,最终创造出一件件生动逼真的艺术品。
沙石画主要利用腾格里沙漠的沙子、黄河水纹石及戈壁石材。艺术家们运用特制的胶水,巧妙地将黄沙和多彩矿砂固定在画纸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对于更为复杂的图案,比如人物、山脉、树木等,则需要多次撒沙,逐层叠加,并采用浅浮雕技术来增加立体感和质感。沙石画的主题丰富多元,不仅能够展现吉祥喜庆的生活场景、农业活动与历史故事,还能再现人物肖像和自然景观,堪称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该基地荣获“宁夏旅游商品研发基地”“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户”“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个称号,基地的沙石画作品也屡获殊荣。
近年来,沙坡头区大力推进“守护黄河根脉”工程,指导沙石画市级保护基地深入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并热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2021年6月,沙石画正式被自治区政府列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