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位于永康镇永乐村的烤馍合作社飘出阵阵香味。村委会主任杨燕忙乎着,工作台上摆放着已经做好的金黄油亮、造型统一的“书本子”馍馍,不时刺激着人的味蕾。
“自从传承了这门手艺,逢年过节大家都会来村里买‘书本子’馍馍,一些银川的顾客也会经常打来订购电话,每年能收入40多万元。”杨燕笑着说,她还动员村里的姐妹们加入进来,大家一起致富。
这是沙坡头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力度,将传承历史文脉、带领百姓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入点,让非遗保护传承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一个场景。
永乐村曾以发展苹果产业为主,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苹果园,农户们也依托苹果产业让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近几年,永乐村围绕支柱产业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新模式,把党员、村民动员起来,挖掘乡土文化和传统手艺,推动传统特色美食工艺保护、传承和创新,蹚出了自己的特色产业路子。
同时,沙坡头区积极引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股份合作、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建立起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推出了一批集休闲度假、户外拓展、农耕体验、餐饮娱乐等项目为一体的精品产业,努力利用本土非遗资源,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径。
在沙坡头区黄河瓷制作工坊内,杨安与父亲杨立民两位瓷艺传承人,从洗泥、陈腐、揉泥、拉坯、修坯、粘接、施釉、划刻到烧制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从小到大,我一直看着父亲双手沾满泥土置身于这些瓷器中。有一天父亲告诉我,如果我不做黄河瓷,这项技艺可能就失传了。”杨安说,为了让制作黄河瓷的技艺传承下去,他在黄河宿集开设了门店和制作体验工坊,并与唱演组合合作宣传黄河瓷。
近年来,沙坡头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实施传承黄河文化基因、延续中华历史文脉推进工程,统筹推进黄河文化宣传阐释和推广展示、黄河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和活化利用、黄河印象品牌打造等工作。“沙坡头区现有非遗项目77项,非遗传承人144人,我们将继续开展黄河瓷、黄河石雕刻、黄河陶印等文创项目,为黄河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增添新的光彩。”沙坡头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相关负责人刘权说。
“非遗文化+产业+公益”是沙坡头区将文旅口碑从“一时红”升级为“久久红”的秘诀。为破解“一次性消费”难题,吸引回头客,沙坡头区积极推进常乐镇数字化非遗展馆、牛滩村拾筑非遗·中卫建筑彩绘体验馆等效能提升项目,创新打造星郅木工坊、黄河宿集下河沿陶瓷社等1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区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让沙坡头区处处成为彰显独特文化魅力的“会客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