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头区开创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局面
黄河与沙漠在此汇集,人文与历史在这融合,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赋予了沙坡头区独特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沙坡头区抢抓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机遇,坚持在“特”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融”字上见实效,阔步走上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道路,打造独具特色又令人耐品的“诗与远方”旅游目的地。
全方位保障,机制围绕旅游“谋”
夏日的鸣钟村,处处绿树成荫,道路两侧的农家里不时传来游客愉悦的交谈声,萌宠乐园中孩子们尽情玩耍,享受着和宠物近距离接触的快乐。
“这几年,乡村游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我们通过抖音发现了这处好地方,在这里感觉人一下子就慢了下来,不仅可以吃美食,孩子们也有玩的地方,真的很棒。”趁着假期带孩子前来避暑休闲的游客王娜告诉记者。迎水桥镇鸣钟村、何滩村,柔远镇莫楼村……一个个传统村落“吃上旅游饭”也正是沙坡头区推动全域旅游建设,打造“国际一流沙漠旅游目的地”目标的缩影。
近年来,沙坡头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项目带动文旅发展,先后编制印发《沙坡头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沙坡头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建设方案》等,全力构建“一核、两带、四区”空间布局。
文旅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留住游客,而留住游客最重要的是配套设施的完善,更是体现在细节中。今年以来,沙坡头区不断深化与宁夏大学文旅学院等单位战略合作,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组建沙坡头区餐饮、旅游、酒店协会等,发挥行业主体力量,持续推动吃住行游购娱行业标准、质量双提升,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全景化打造,城乡围绕旅游“优”
近日,位于迎水桥镇何滩村的中卫六十八号民宿迎来了暑期入住高峰,每天20间客房总是住得满满当当,作为民宿负责人的赵中文看在眼中,乐在心里。
“这段时间,我们的客房早早就订完了,我更加坚信‘吃旅游这碗饭’肯定没错!” 赵中文说。
沙漠、黄河、绿洲、星空等资源禀赋,早已成为沙坡头区最亮眼的标签。近年来,沙坡头区先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单体262个,打造“三村一域” 、何滩村等一批乡村旅居目的地,培育南北长滩、长流水等一批民俗文化景观带,在域内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旅游新特色。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沙坡头区还围绕“旅游+”发展模式,打造特色游、夜间游等特色旅游线路,不断扩充旅游路线产品,持续推动旅游业挖潜力、探路径、善创新,把旅游资源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在打造旅游品牌的同时,不断提高旅游综合吸引力。
“沙坡头区将继续推动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助力文旅产业实现‘网红’到‘火红’,再到‘长红’的转变。”沙坡头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副局长刘权说。
全空间串联,产业围绕旅游“宣”
5月18日,“闽宁协作·有头有尾”沙坡头区2023年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厦门站)在厦门思明区海悦山庄酒店举行。沙坡头区主要负责人带队,现场推介,全方位展示了沙坡头区历史文化、文旅资源和招商项目,为两地进一步加深文旅合作,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
近年来,沙坡头区以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抓手,坚持“走出去”敲门招商同“引进来”共谋发展相结合,先后外出参与2023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第十八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等活动9场次,引进外省团队、客商来沙坡头区考察9次,与5家知名旅行社签订客源输送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放大旅游效应,做大“共富朋友圈”,持续扩大沙坡头区文旅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围绕山、水、酒、城、沙5大特色,大力实施“沙坡头区文旅”新媒体运营项目,统筹用好各类媒体平台,打造文旅宣传新矩阵,营造文旅消费热点和亮点,叫响“沙漠水城 星星故乡”旅游品牌。
“未来,沙坡头区也会坚持在‘特’‘新’‘融’上下功夫,吸引更多游客来沙坡头区享美食、赏美景。”沙坡头区相关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