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沙坡头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断深化“土地权”改革,充分释放“土地权”改革红利,实现农村“沉睡”资产资源“盘活增值”,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着力突破农村闲置资源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瓶颈的强大动力。
确权赋能,破解融资难题。以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为抓手,着力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实现应确尽确、不留“死角”。截至目前,沙坡头区农村承包耕地确权54.59万亩,颁证率达到98.8%,合同签订率达到90.99%。应用农村承包地确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现已累计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769笔3.95亿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20笔1576万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44笔615.5万元,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农村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完善体系,规范交易行为。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成立了沙坡头区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及乡镇、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机构,配备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信息员,通过“定政策、建机构、强队伍”有力举措,稳慎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持续挖掘优质农村资产资源,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农业、农村,为农业要素规范流转、农村资源市场化配置、农村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盘活增值,助力乡村振兴。多村先行试点,整合资源,稳慎探索,多举措盘活存量资产开发村集体资源。镇罗镇结合本镇设施蔬菜产业,盘活关庄村养殖园区拆除空地,采用“跨村联建”的方式建设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致富,稳定增收渠道;文昌镇五里村、东园镇双渠村空置楼房变身“旅游公寓”,迎水桥镇何滩村借力民营企业全力打造原舍依田自然(亲子)教育营地,长流水村依托本村的旅游资源改造民宿,有效盘活了闲置农房,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北长滩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借助历史文化名村和“66号公路网红打卡点”以及《山海情》取景拍摄地的热度,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餐饮,建设农耕体验、研学基地等优势产业;沙坡头村借助沙坡头旅游区品牌优势,将传统农耕产业转变为以餐饮、住宿为主,结合周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康养、度假、研学、旅游产业服务一条龙,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突破了“闲置地”瓶颈,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乡村振兴。
拆旧复垦,建设美丽乡村。组织开展以“进村、入户、查问题、讲法规、提服务”为主题的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大普查、大走访活动,对全区宅基地空间、规模、布局、权属、利用现状、盘活退出意愿等信息进行调查,对试点村的闲置宅基地复垦复耕等进行核实。通过摸查撂荒农耕地、低效非农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三块地”面积,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政策,切实感受拆旧复垦、土地调规、增减挂钩等政策带来的实惠,达成共识,形成信息一张图,管理一条链,结合产业规划、产业发展,确定一批试点村先行先试“入股经营”“有偿退出”“无偿退出”“资格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盘活形式,为推动宅基地改革破冰蹚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