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农文旅融合发展绘“丰”景 绣出乡村振兴“锦绣图”
时间:2025-01-08 来源:沙坡头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近年来,地处黄河之畔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沙坡头区,立足独特旅游资源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寺口子旅游区、一碗泉旧石器遗址、古代岩画、中卫高庙、双龙山石窟等古迹名胜,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充分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探索出了一条“文化+”的对路子,推动文化与旅游、农业、体育、非遗、艺术、节庆等元素结合的多元发展模式,持续叫响“沙漠水城 星星故乡”的品牌,擦亮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金字招牌,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传播、增收致富插上健康发展的翅膀。

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释放就业机遇

聚焦构建“一核两带”全域旅游空间格局,高标准编制《中卫市沙坡头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沙坡头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沙坡头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建设方案推动旅游规划与城乡产业、土地、基础设施等规划融合共生,为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初步构建形成A级景区+旅游拳头产品+乡村旅游示范点”三级旅游发展体系,串景联村、景村联姻,高标准建设黄河乡村文化旅游带,目前已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历史文化名村3,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宁夏特色旅游村5个,乡村旅游单体达到262家、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35,乡村旅游产业直接从业人员2600余人,辐射带动增收1.2万余人,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

共谋产业,实施特色项目促进就业

巩固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统筹推进,高标准推进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先后实施黄河宿集、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提质升级、普天瑞农农文旅融合示范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精准谋划实施中卫市常乐胜境农文旅融合、长流水村文化溯源、南岸半岛康养旅居中心等重大乡村旅游项目以项目建设激活乡村旅游发展一池春水尤其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迎水桥镇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创新探索“三村一域”党建+旅游产业发展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共谋、抱团发展、成果共享,打造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转型发展农家乐经营、特色餐饮服务、休闲采摘等业态,形成共建共享格局和差异化发展矩阵,带动村民就业创业。目前,鸣钟、鸣沙、沙坡头村共有120余名群众在5A级景区沙坡头从事筏工、驼工和工作人员,500余名群众从庄稼人转型为农家乐的男管家、农村美食的巧厨娘、乡野工坊的手艺人,就业岗位丰富多样。



盘活资源,激活乡村旅游发展能效

沙坡头区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推动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鸣钟村充分利用废弃学校、闲置农房、空地等资源,打造星空在野民宿、萌宠乐园、碱碱湖商贸街区等业态,发展集高效农业、休闲娱乐、乡村露营、文创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鸣沙村依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片,打造骑士马术俱乐部、漠上方舟园林民宿等业态,重点发展以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户外拓展等为一体的乡村生活体验区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共吸引游客达68万余人次,带动就业500余人,实现旅游营业收入2906万元,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全国首个民宿集群黄河宿集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资源,不但开发了度假住宿、生态农场、陶艺体验、沙漠越野、户外晚宴、遗迹探访等活动,还邀请国内外顶级营地、餐饮、美术馆、书店、文创、生活方式品牌和产品落户,努力网红民宿集群变为长红民宿集群,稳定提供就业岗位150个,常态化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晋升,帮助他们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筑巢引凤,培育人才创业活力

强化人才兴业意识,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精心绘制“移民群众愿意住在村子,年轻人愿意回到村子,城里人愿意到村子来旅游”的现代版乡村“富春山居图”。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推出房租减免、大学生共享型实践基地、荣誉村民聘请等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人才和年轻创业者进村成为“新村民”,目前,已吸引合美乡村文化旅游(上海)有限公司设计师驻村帮扶指导乡村建设,带动本地留学生、返乡大学生共8人加入组建合美乡创营;邀请河海大学藜麦专家吴夏蕊博士把工作室和研究室搬进村里,创新发展“农+>2”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制埙名家李蕴林老师在鸣沙村办起了个人文化工作室,带领村里的孩子们免费学习乐器。此外,三村还成为华南师范大学文旅学院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共建写生基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村子、回到村子、建设村子,真正实现村内与村外互联互通、东西部人才交流互动,带动更多人实现稳定就业和长期就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新媒体
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