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近年来,沙坡头区聚焦老年人实际需要和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现状,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全力推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成为社会认同、老人开心、家属放心、政府安心的养老环境,稳稳托起老年人幸福“夕阳红”。
以政策落实为基础,画好养老事业“规划图”。编制养老服务规划,为夯实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精心编制沙坡头区养老服务“十四五”专项规划,不断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全区养老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制定规范发展文件,制定印发《沙坡头区关于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沙坡头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及老饭桌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沙坡头区政府购买老年人为老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沙坡头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沙坡头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包抓工作机制》等文件,为切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及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制定印发《关于沙坡头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服务的实施方案》,投入7.3万元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服务工作,在安全隐患排查、专业指导、安全知识培训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切实提升机构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守护供养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养老机构安全有序运行。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养老机构“压舱石”。抓实居家适老化改造,先后投入160万元,为300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实施个性化量身定制改造计划,通过改造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化家具家装、设施配备、辅具配送等方式,完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使老年人居家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抓实安全及护理能力提升,投入资金1171.06万元实施中卫市沙坡头区(设施)安全及护理能力提升项目,对中卫市沙坡头区第一中心敬老院、中卫市康养中心、中卫市慈爱康复中心进行消防提升及适老化改造,完善养老机构内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抓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965万元,在沙坡头区各乡镇、社区新建改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家、农村老饭桌14家,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散居特困供养老人、孤寡残疾老人等提供服务,切实提高了城乡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以政府购买为依托,撑起困难老人“幸福伞”。提供“为老”上门服务,先后投入240余万元为100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定期上门开展服务,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覆盖面,提高老年人居家服务质量。实施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照料服务,先后投入近100万元,为百余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心理指导、精神康复服务、应急防范指导、服药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手工兴趣培育、门诊服务、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进一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动“老年大学”进社区,先后投入27.5万元,依托沙坡头区老年大学,在文昌、滨河2个乡镇4个社区开设书法、绘画、文学欣赏、剪纸等课程,进一步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老年人提高科学文化、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需求。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引领机构养老“新引擎”。实施“公建民营”新亮点,通过宁夏颐禾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对城北社区、新墩花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专业化经营,以高薪聘请专业厨师,在加量不加价的前提下,竭力提高菜品种类、质量,打破日间照料中心只有老年人就餐模式,全面向年轻人、学生开放,以低收费高质量服务模式为年轻人、学生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充分带动老年人就餐服务,逐步提高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效益,实现成功“造血”。探索旅居养老“新地标”,以中卫市康养中心为旅居养老试点,实施老年客房服务和餐饮服务标准化建设,配套完善客房、餐饮设施及健康娱乐设备,设置健康养老床位48张,以地域优势打通“旅游+养老”发展壁垒。聚焦“医养结合”新模式,通中卫市康养中心打造“养中设医”的服务模式,中卫市慈爱康复中心打造“医中有养”的服务模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室、就近医院通过“医养签约”服务模式实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服务,逐步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设施资源有效配置利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