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和《关于扎实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沙坡头区以农村法治建设为抓手,以农民群众法治素养稳步提升、乡村法治环境不断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持续提高为目标,通过精准谋划、整合资源、创新宣传等举措,建设了集“教、学、用”为一体的柔远镇镇靖村广场、镇罗镇凯歌村广场、百利农业种植基地、美利市场四处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精准谋划,多面取经“议基地”。法治建设的根基在基层,难点在乡村,推动法治文化融入群众生活,融入乡村振兴,科学选址至关重要。沙坡头区农业执法人员多次实地考察当地乡村实际情况,广泛吸纳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文明示范户意见建议,同时积极赶赴其他县区“取经”,最终明确以“功能各异、特色鲜明、务实管用”为理念建设,破解以往农村普法宣传吸引力不强、人员集中难、效果不明显的短板,打通乡村普法“直通车道”。
整合资源,多向发力“建基地”。只有贴近农村群众、贴近农民生活、贴近农业生产,才能让普法宣传得到群众的欢迎,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此,沙坡头区农村法治基地建设在“硬件”和“软件”上均下足了功夫,“硬件”上要吸引人,“软件”上要留住人。柔远镇镇靖村广场、镇罗镇凯歌村广场、百利合作社三个基地设计以方圆造型贯穿始终,传承规和矩的法治理念,颜色以红、黄、白三色搭配,简约大气,契合小区广场及公司整体色调氛围,同步结合利用广场及合作社景观切实打造普民、惠民的农村法治宣传阵地;美利市场宣传基地充分利用市场27面废旧墙面进行重新粉刷,昔日的“空白墙”变成了“绿色法治文化墙”,原本单调的集市增添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气息。基地宣传主题的选择和解读经过专门挑选和梳理,配以漫画卡通,植入农村普法标识,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涉农法律法规送到农民群众的家门口。
创新普法,多方联动“用基地”。沙坡头区农业农村局选择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最为密切的主题,从实用的角度,针对性编写《农村实用法律知识学习读本》《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手册》,联合乡镇开展多形式的法治文化宣传,一是在示范基地定期召开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专题培训,赠送普法宣传包及学习读本;二是利用欢庆节日与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开展文艺普法,其中与柔远镇联合开展的快板、舞蹈、小品等文艺节目吸引了众多群众围观,用土话唱出来、说出来,村民们不仅爱听,还能记得住;三是充分利用集市进行法治“赶集”,农村集市人员流动大、群众相对集中,执法人员将农药、种子、化肥等法律知识印制到围裙、手提袋上,共计向农民群众发放普法手提袋1000个、围裙500个,同时现场讲法,让法律主动融入百姓生活,畅通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普法是法治的“灵魂”,沙坡头区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法治宣传力度,坚持慎终如始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充分利用农村法治宣传基地,在农民身边“植入”农村法治元素,真正关注群众切身利益,让农村普法接地气、冒热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