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沙坡头区紧抓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机遇,紧紧围绕试点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聚焦农民主体,构建文化铸魂塑形多重结构,让农民群众“富脑袋”“富口袋”,进而打造“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富民惠民乐民新业态。
一是以文化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培育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257家,带动从业人员3460人,营业收入近15亿元。阳光大麦地产业园、宁夏中卫市地毯有限公司、微元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不断在技艺上创新、产业上发力,带动就业创业人员1000余人。实现文创收入2000余万元;沙坡头村建成了集休闲、娱乐、观光、餐饮、住宿、采摘、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及生态旅游观光基地,存有高标准农家乐51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2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共有床位数2000余位,全村90%的农户因旅游而富裕,成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范例;“三村一域”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每年每个合作社可辐射带动200余名劳动力就业,平均每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超过10万元,群众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2022年,何滩村通过聚焦生态乡村产业,拓宽村民的收入来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分享全域旅游的红利,2022年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带动本村村民100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增收8000余元。
二是以民俗演艺推动群众精神富足。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线,引导塑造新型乡风文明,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四季村晚”、社火展演、文化大篷车下乡演出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参加人数屡创新高,每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0余场次,覆盖沙坡头区所有乡镇、村(社区)。每年开展文艺人才培训班10余场次,为各乡镇培养人才3000余人,培育业余文艺团队78个,农民文化大院10个,广场舞队170支。兴仁镇秦韵文化大院自编自创节目《党的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十谢共产党》《脱贫致富奔小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永康镇弘艺农民文化大院先后上演《十四王访宁夏》《孙安动本》《金沙滩》《杨门女将》等戏曲作品40余部,让广大农民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受教,使群众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人民精神力量持续增强。
三是以人才培育促进群众认知提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赴各乡镇(村)开展乡村流动课堂,通过地域特色音乐课堂、民俗课堂、戏曲课堂、非遗课堂等,对村干部及村民进行美学宣传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加强“互联网+美育”建设,深化乡村学校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行动,开足美育课程,开发乡土文化特色课程,弘扬中华民族书法文化传统,持续开展艺术展演和非遗进校园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卫民歌、民间传说、剪纸、花儿、沙石画、羊皮筏子等民俗文化以及防沙治沙、岩画、黄河文化、塞上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学习了解,进一步发挥优秀文化化人育人的作用。吸引河海大学、宁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在鸣钟村建立博士联系点,与黄河宿集设计团队等企业、创作者开展合作,引导一大批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扎根基层、返乡创业,不断深挖在地文化资源,厚植文化沃土,壮大乡村产业,形成了乡村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新高地,不断提升当地村民对产业发展的认知。
沙坡头区高度重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紧紧融入乡村发展规划、基层建设全过程,用文化为乡村发展铸魂,用文化引领乡村民风建设,用文化助推乡村集体经济建设,以村集体带头促进文化振兴,为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努力绘就一幅业兴村美民富的崭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