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沙坡头区宣和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4-12-11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5月18日在宣和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镇长候选人  景志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宣和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区委“抓产业、办实事、强治理、转作风”专项行动总体思路和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务实奋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质量稳步提升、结构调整协调推进、动能活力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稳定大局持续巩固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镇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8元,同比增长7.73%;村集体经济收入1702.4万元,同比增长242.71%。

一年来,我们砥砺奋进、强基固本,经济建设势头强劲。坚持项目为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的理念,以坚决有力的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积极推动京能150MW/300MWh储能电站后续建设,重点实施乡村振兴、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少数民族发展等24个项目,概算总投资8356.23万元。完成宣和村美丽宜居村庄项目建设,撬动宣和镇重点小城镇项目建设。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新路径,推动全镇18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营性收入2678.44万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工作顺利完成。招商引资强劲发力。组建招商工作小组分赴福建、四川、贵州、甘肃等地,针对性对接意向型企业,累计走访企业9家、接待来沙考察客商2批,完成区内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亿元。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大干快上,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铆足干劲大抓产业,切实让群众增收有路子、发展迈步子、过上好日子。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种植各类粮食作物97101亩,其中:小麦3031亩、玉米83701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3464.39亩、水稻3782亩、大豆3069.71亩、薯类14亩,粮食作物“一喷三防”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超90%。开工建设7305亩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为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推进“用水权”改革,全年实现灌溉节水170万方。特色产业提质增量。种植青储18524亩,发展各类瓜菜种植28971.6亩,其中:露地蔬菜14036亩、日光温室97.4亩、大中拱棚瓜菜166.2亩、露地西瓜14672亩,完成苹果园增施有机肥5972.3亩8986吨。畜禽牧业稳步发展。成功申报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海和村肉羊“出户入园”示范村,实施海和村肉羊养殖园区牧光互补示范项目,完成汪园村蛋鸡养殖园区扩容提质项目,全镇鸡、猪、牛、羊、奶牛存栏分别为302万羽、7.7万头、1.56万头、7万只、1.3万头,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

一年来,我们多措并举、全力攻坚,乡村振兴提档升级。以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守牢返贫致贫底线。落实好防贫预警机制,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管理,精准落实“一户一策”措施,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8户38人,消除风险11户32人,对未消除风险80户282人精准制定增收帮扶措施。严格落实帮扶政策。审核发放种植产业奖补442户187.76万元、养殖产业奖补760户280.13万元、劳务产业奖补576户88.09万元;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12户1564.42万元;申请富民贷13户172万元;申报雨露计划补助349人次61.05万元;向三类监测对象发放平价煤256户739吨。稳步提升群众收入。借助扶持政策,做足服务保障,安置公益性岗位71人、输出劳务1783人,开展农村劳动力“短平快”专业培训3期100余人次,发放跨省务工交通补助68户4.56万元,提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2023年度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7293元,同比增长17.9%;三类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4879元,同比增长15.05%。

一年来,我们倾心惠民、办好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惠民政策有效落实。新增城乡低保人员417人,其中低保扩围增效392人,新增高龄老人津贴122人,救助临时性生活困难群众257户479人,为272名农村妇女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4065万元,办理“铁杆庄稼保”4684人。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排查农村住宅房屋和经营性房屋5273户,对3处C、D级危房完成改造,全力保障群众基本住房安全。文化惠民有力有效。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等系列活动70余次,组织“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活动25场次,开展“拒绝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活动4次,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赶集活动2次。创建市级文明村1个、区级文明村11个,宣和村被授予为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宣和美丽宜居村庄被评为沙坡头区“美丽庭院”示范区。

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内外兼修,乡村面貌魅力初显。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扎实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质转变。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统筹推进城乡更新建设,完成道路硬化项目7个及集镇道路基础设施和沿街楼栋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高效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安装“煤改电”设备1368户、“煤改气”设备522户,新建卫生厕所340户,实施海和村卫生改厕“整村推进”工作,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以环境大优化推动乡村“颜值”大提升,统筹推进338国道、卫宁路“两大沿线”环境卫生整治,累计调用机车160余台,拉运清理“三堆”2.65万吨、生活垃圾3.56万吨。对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标准,建立健全农户门前“三包”、积分奖励等长效机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摩评促、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打造自流灌区农田水利建设示范点,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两大工程”建设取得区级观摩评促第一名。

一年来,我们精管善治、持之以恒,生态环境底色更足。牢固树立“两山”的理念,严格落实“1+4”系列文件精神,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生态环保责任。开展生态环保暨“四防”督查领域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加强对寺口子非煤矿山巡查监督,限期拆除1家矿山开采设备;打击非法采砂12起,罚款3.8万元。排查辖区“小散乱污”企业40家,取缔“小散乱污”企业18家、整改提升22家,镇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不断提升。守牢耕地保护底线。全面落实“六级”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设置宣传监督牌156个,以“零容忍”态度坚决完成违法占用耕地图斑整改761处,提前干预制止违法占地建设行为73起,历年土地卫片违斑执法挂账问题全面完成整改。“两长”共护绿水青山。常态化推进河道“清四乱”“清漂”专项行动,清扫河岸线6.55公里,清运垃圾60余吨,处理“四乱”问题15件,“河长制”有效巡河率达2535次。全域推行“林长制”,设立镇村两级林长60人,选聘护林员25名,巡林完成率达100%。高标准拓展植绿增绿,在全镇农田林网及村庄巷道栽植各类乔灌木4.5万株,树木成活率达85%以上。

一年来,我们防范风险、守牢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全生产形势向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1+37+8”系列文件精神,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检查13个重点领域主体1949家,排查整改隐患1872处;检查规下企业22家,责令停产停业6家;不折不扣完成各级督查反馈27批98条隐患问题的整改工作,年内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镇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有序。应急体系不断加强。统筹做好防汛抗旱、防震减灾、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储备防汛物资1400余件,组织防汛演练2次。加强“七下八上”关键时期水域巡查,在蓄水池、河道等安装警示牌2236个、护栏3600米,劝返垂钓、戏水等各类涉水危险行为402人次,完成2处行洪点及9处蓄水池安全问题整改,挂牌成立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和自然灾害防范抵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扎实有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信访“治重化积”工作,化解各类信访积案10件,签订息诉罢访协议书22份。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58件,其中化解214件、引导起诉44件,化解调处率达100%,宣和镇人民调解员王蕊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一年来,我们实干担当、转变作风,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政府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作风建设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抓实区委巡察和经济责任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政治生态保持风清气正。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行政决策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社会各界广泛监督,办结镇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意见建议5件及“双联”“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日”活动收集的6件意见建议,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服务水平不断深化。持续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利用政务公开网站、“大美宣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信息793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受理办结“12345”热线401条,办结率达100%,政府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统计、武装、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稳步推进,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过程蕴含艰辛,这一年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宣和建设发展的人大代表、驻建单位,向无私帮扶、支持宣和发展的各帮扶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一是镇域经济总量小,产业规模小且多以第一产业为主,抵御风险能力弱,二三产业相对较少,新兴产业发展较少且效应尚未显现。二是促农增收带动作用不强,部分脱贫户监测户收入提升缓慢,拓宽移民产业发展措施及联农带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三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干部务实作风、法治思维、创新能力有待持续提升。对此,我们一定正视问题、直面挑战、迎难而上,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全镇人民的期待,推动全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


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宣和抢抓机遇、加速崛起的奋进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宣和镇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紧扣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牢牢把握住“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中心镇”的发展定位,持续深化“抓产业、办实事、强治理、转作风”专项行动,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美丽新沙坡头区贡献宣和力量!

为此,2024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项目为王、创新赋能,注入高质量发展经济活力。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推动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精准发力推项目。聚焦“六新”产业,深入实施“四大改造”提升行动,全力推进胜金水泥5000t/d绿色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胜金水泥窑低碳高效燃烧技术示范项目等技改项目建设。力争宁夏明远农用微生物菌剂及微生物肥料生产、丰源生物年产10万吨特种肥料和1万吨水溶肥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抢抓机遇争项目。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开工建设投资2.2亿元的中能建农光互补项目、投资6.2亿元的利浩能源穆和200MW/400MWh新能源共享储能项目、投资0.6亿元的固废环保综合利用年产1.8亿块新型建筑材料项目、投资0.55亿元的农用滴灌带生产及回收再利用项目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强化保障促项目。做好宁电入湘±800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七星渠灌域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等过境项目服务。完成海和乡村振兴帮扶车间等17个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落地,有序推动19个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实施。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精准谋划重点招商项目,力争2024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4.5亿元。

(二)聚焦产业兴农、强村富民,增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立足农业产业资源优势,以更高自觉、更大力度扩大传统产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巩固农业产业基础。始终将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确保全年实现粮食种植面积8.87万亩,种植青储2.2万亩、蔬菜0.39万亩、西瓜0.92万亩、苹果1.3万亩,种植辣椒1125亩、小茴香7000亩、蒺藜2000亩、制种玉米1300亩、制种辣椒70亩、制种番茄220亩、金银花810亩。全力推进喜沟、赵滩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配套水源工程,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积极盘活低产土地资源,加快推进兴海村3千余亩土地再流转。持续深化用水权改革,全面推行微信扫码电子收缴水费,不断提升供水服务效能。稳定推进农畜产业。壮大畜禽牧业集群发展,实施汪园村150万羽蛋鸡养殖园区提质扩容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对四大养殖园区进行改造,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全镇鸡、猪、牛、羊、奶牛存栏分别稳定在327万羽、5.02万头、1.71万头、7万只、1.36万头。统筹兼顾特色产业。稳定南山台苹果主产片区种植规模,提升苹果种植管理、冻害预防技能,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推广林下经济,开展海和村、兴海村羊肚菌试点种植。做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谋划发展和管理营销,实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济收益突破3000万元以上。

(三)聚焦优化环境、激发潜能,展现高质量发展乡村魅力。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巩固宜居乡村建设成果。丰富中心集镇内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高质量推动宣和镇重点小城镇项目建设,投资1500万元实施集镇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及集镇沿街楼栋建筑节能改造,努力建成特色突出、功能完善、便民利民的美丽小城镇,全面激发集镇辐射带动能力。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持续巩固提升沿338国道、卫宁路2条人居环境整治质效,加快农村环卫市场化运营改革,推进农村“煤改电”“煤改气”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力争完成清洁能源改造“煤改电”安装4875户、“煤改气”安装运行1018户,常态化抓好农村户厕运维管护,完成农村住房建筑节能改造675户。精心呵护绿水青山。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体系,扎实开展河湖沟道“清四乱”专项行动,深化“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及重点行业排放物综合治理,强化秸秆禁烧与禁牧管控,全面做好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粪污治理,及时完成生态环保暨“四防”常态化督查领域各级反馈问题整改“清零”。

(四)聚焦民生优先、普惠共享,提升高质量发展民生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完善公共基础服务。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落实各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惠民政策,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落实好特困供养、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保障、临时救助等政策措施,确保政策兜底不走样。加强对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的关爱保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重点围绕脱贫人口收入、“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防返贫监测帮扶、产业提档升级、务工就业、移民致富提升、乡村建设等内容,高质量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基础工作。及时核准发放耕地地力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产业奖补等惠农补贴资金。不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扩大转移就业,持续输出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开展 “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孝子”评选活动,引导群众立新风破旧俗,坚决遏制婚丧陋习、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老无所养等不良风气,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阵地建设,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聚焦和谐稳定、精细管理,深化高质量发展治理效力。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宣和。强化基层治理。探索建立“三级网格、五项机制”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推动实施基层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运行,做好信访维稳、矛盾纠纷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推动信访积案和涉法涉诉案件“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防范重大风险。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扎实做好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应对,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预案,加快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做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不断增强综合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安全防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及“1+37+8”系列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危化、燃气、消防、交通等重点领域风险源头整治,持续发挥“两站两员”作用,维护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线,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保障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谐稳定。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为政之要,重在力行,贵在担当。新的一年政府工作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政府自身建设必须有新面貌新跃升。我们要谨记“三个务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长征永远在路上”的重要嘱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行动自觉,着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答好新赶考路上的时代答卷。

(一)更加崇尚法治。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决维护法律权威。主动接受镇人大监督,确保政府权力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高标准建设法治政府。

(二)更加担当有为。坚持人民政府为人民,做到民有所想、政有所谋,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让政府的“为”暖群众的“心”。坚持“新官理旧账”,对历史遗留问题不回避、不躲闪、不拖延,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推动问题解决到位,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三)更加廉洁高效。我们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工作,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扬帆新时代,奋进正当时!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位代表的监督支持下,牢记为民初心,勇担发展之责,激发奋进之志,凝聚前行之力,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